400-688-2626

馅饼?还是陷阱?年底扫货当心促销背后的“猫腻”

来源: 2016-01-12 21:23:54

  典型案例   折扣价比平时贵   去年“双12”之前半个月左右,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服饰专卖店购买了一件外套,当时商家标注的价格为199元。“双12”期间,张女士想趁着优惠活动的机会再买一件,却发现那 ...

  典型案例

  折扣价比平时贵

  去年“双12”之前半个月左右,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服饰专卖店购买了一件外套,当时商家标注的价格为199元。“双12”期间,张女士想趁着优惠活动的机会再买一件,却发现那件外套的价格已经变成了239元。“即使算上他们店里满200元减10元的促销活动,买下这件衣服也需要229元,促销价比平常的价格还高,这不是坑人吗?”

  手段分析

  部分商家在节假日促销来临时,大幅度提高参加促销活动的产品标价,然后再对相关商品打一个比较诱人的折扣,吸引消费者。虽然这些“折扣产品”看起来可比标价便宜了好多,但因为是提价之后打折,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并没有比平时价格便宜多少,极端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会略高于平时售价。

  一家网店的店主称,对多数网店的小卖家而言,所售商品利润微薄,在促销期间部分卖家就会选择先提价再打折的手段,这样不会有太大损失。

  破解之道

  对于这种价格陷阱,如果顾客经常逛商场,或者长期关注某一类商品,对商品之前的价格有所了解的话,还是比较容易识破的。

  如果顾客在购买前并没有关注这类商品的价格,在面对高折扣的诱惑时,请尽量保持冷静,可以利用手机查询或者向懂行的亲朋打听,了解一下这件商品的大致价格。临时抱佛脚,即使吃亏,也不会损失太大。

  尴尬的“三折起”

  王女士今年刚退休,平常居家过日子也算节俭,可是最近她却“一个下午花掉了将近一个月的退休金”,原因是“没看清宣传牌上的那个‘起’字”。

  几天前,王女士来到某商场购物,发现一家店铺内挂满了“三折”的促销牌,一件衣服算下来能省不少钱,于是一口气选了三四件,结账时才发现这些衣服都是原价七八折的价格。向售货员询问,对方称宣传牌上写的并非“三折”,而是“三折起”。因为身后还有其他排队等候付款的顾客,一向好面子的王女士只好忍痛买下了这些已经选好的商品。

  手段分析

  这种手段也很普遍,主要是商家在促销时有意无意的提供不准确、不清晰或者不完整、不真实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例如,在促销宣传中,商家会把“全场N折起”中的“起”字写得特别小,消费者往往会看成“全场N折”,高高兴兴选了一堆商品到款台结账时,才会尴尬地发现这些商品的折扣力度并没有那么低,再看宣传的广告牌,才发现还有一个小小的“起”字。

  破解之道

  眼看就到年底,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一定注意看好商家的宣传信息,必要时可以向售货人员确认,避免因为一时疏忽,被隐藏的“关键词”忽悠。

  “鸡肋”的代金券

  齐女士前几天带着上高中的女儿到某商场逛街,女儿挑了两件喜欢的衣服,价格也不算太贵,准备结账时,旁边的售货员介绍:“最近我们店里在搞促销,满500元赠200元,您可以再选点东西凑够500元,这样就能拿到200元的代金券了,很实惠的。”为了凑购买赠的额度,已经买了400多元衣物的母女俩,又在店内挑了一件羽绒马夹,最终花了将近600元。结果齐女士发现,拿回来的代金券上写有“单件商品消费满400元/累计消费满1000元可使用一张”的字样,还注明了使用期限。“这样的代金券就是‘鸡肋’,早知道有这样的限制,我肯定就不买那件马甲了。”齐女士说。

  手段分析

  某些商家在节假日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时,常常会有“满×××元赠×××元”或者“买×××赠×××”的宣传,但是往往对详细信息不予说明。等消费者为了凑赠品多买了不少无用之物后,发现不是赠品种类、数量、规格、型号与预期不符,就是代金券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破解之道

  购物时一定理性,千万别为了一些“不明不白”的优惠多花冤枉钱。遇到这样的情况先问清楚赠送是否有附加条件、赠品的具体情况或者代金券的使用限制等,综合考虑之后再决定。特别提醒购物别忘保存相关凭证。

  警惕返券促销六大陷阱

  总折扣率陷阱:商场宣称“满100返100”,表面上看是五折,实际上远非如此,还有的是“满200返236”,以零头增加计算难度。

  商品标价陷阱:标价为99、199、299等,消费者要想凑齐返券额度,计算十分繁琐。

  凑齐差价陷阱:商场提高小额商品价格,使消费者难于找到合适的差额商品,购物变成痛苦过程。

  使用返券陷阱:限制返券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如返券只限在一定区域内使用,不同额度的返券不能通用,只能在返券额度相同的商品类别中使用等。有的还要求返券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完毕,逾期作废,甚至返券活动期间最后一天所得返券只限当日使用等。

  返券程序陷阱:消费者为凑齐返券,不得不在商场内往返奔波、循环购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不得不放弃返券。

  规避责任陷阱:有的商家借口返券商品属于低价处理商品,拒绝承担其应尽的“三包”义务,提出种种条件限制消费者退换货。

  特别提醒

  购物别忘保存相关凭证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购物高峰期,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最好“货比三家”。购买商品时,一定要保留原始票据,作为以后处理、解决纠纷的关键证据。网购时如果遭遇商家虚假宣传或欺诈,保留相关网页、对话等截图作为证据。尽量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收货时及时验货。

  购物前要做好这五点

  一是货比三家,不要随意消费、下定(订)。二是搞清楚促销活动的限制条件。三是要多看、多问,尤其是赠品和免费试用项目。四是发生纠纷后要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五是主动投诉举报违法促销行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