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折扣价比平时贵 去年“双12”之前半个月左右,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服饰专卖店购买了一件外套,当时商家标注的价格为199元。“双12”期间,张女士想趁着优惠活动的机会再买一件,却发现那 ...
典型案例
折扣价比平时贵
去年“双12”之前半个月左右,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服饰专卖店购买了一件外套,当时商家标注的价格为199元。“双12”期间,张女士想趁着优惠活动的机会再买一件,却发现那件外套的价格已经变成了239元。“即使算上他们店里满200元减10元的促销活动,买下这件衣服也需要229元,促销价比平常的价格还高,这不是坑人吗?”
手段分析
部分商家在节假日促销来临时,大幅度提高参加促销活动的产品标价,然后再对相关商品打一个比较诱人的折扣,吸引消费者。虽然这些“折扣产品”看起来可比标价便宜了好多,但因为是提价之后打折,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并没有比平时价格便宜多少,极端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会略高于平时售价。
一家网店的店主称,对多数网店的小卖家而言,所售商品利润微薄,在促销期间部分卖家就会选择先提价再打折的手段,这样不会有太大损失。
破解之道
对于这种价格陷阱,如果顾客经常逛商场,或者长期关注某一类商品,对商品之前的价格有所了解的话,还是比较容易识破的。
如果顾客在购买前并没有关注这类商品的价格,在面对高折扣的诱惑时,请尽量保持冷静,可以利用手机查询或者向懂行的亲朋打听,了解一下这件商品的大致价格。临时抱佛脚,即使吃亏,也不会损失太大。
尴尬的“三折起”
王女士今年刚退休,平常居家过日子也算节俭,可是最近她却“一个下午花掉了将近一个月的退休金”,原因是“没看清宣传牌上的那个‘起’字”。
几天前,王女士来到某商场购物,发现一家店铺内挂满了“三折”的促销牌,一件衣服算下来能省不少钱,于是一口气选了三四件,结账时才发现这些衣服都是原价七八折的价格。向售货员询问,对方称宣传牌上写的并非“三折”,而是“三折起”。因为身后还有其他排队等候付款的顾客,一向好面子的王女士只好忍痛买下了这些已经选好的商品。
手段分析
这种手段也很普遍,主要是商家在促销时有意无意的提供不准确、不清晰或者不完整、不真实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例如,在促销宣传中,商家会把“全场N折起”中的“起”字写得特别小,消费者往往会看成“全场N折”,高高兴兴选了一堆商品到款台结账时,才会尴尬地发现这些商品的折扣力度并没有那么低,再看宣传的广告牌,才发现还有一个小小的“起”字。
破解之道
眼看就到年底,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一定注意看好商家的宣传信息,必要时可以向售货人员确认,避免因为一时疏忽,被隐藏的“关键词”忽悠。
“鸡肋”的代金券
齐女士前几天带着上高中的女儿到某商场逛街,女儿挑了两件喜欢的衣服,价格也不算太贵,准备结账时,旁边的售货员介绍:“最近我们店里在搞促销,满500元赠200元,您可以再选点东西凑够500元,这样就能拿到200元的代金券了,很实惠的。”为了凑购买赠的额度,已经买了400多元衣物的母女俩,又在店内挑了一件羽绒马夹,最终花了将近600元。结果齐女士发现,拿回来的代金券上写有“单件商品消费满400元/累计消费满1000元可使用一张”的字样,还注明了使用期限。“这样的代金券就是‘鸡肋’,早知道有这样的限制,我肯定就不买那件马甲了。”齐女士说。
手段分析
某些商家在节假日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时,常常会有“满×××元赠×××元”或者“买×××赠×××”的宣传,但是往往对详细信息不予说明。等消费者为了凑赠品多买了不少无用之物后,发现不是赠品种类、数量、规格、型号与预期不符,就是代金券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破解之道
购物时一定理性,千万别为了一些“不明不白”的优惠多花冤枉钱。遇到这样的情况先问清楚赠送是否有附加条件、赠品的具体情况或者代金券的使用限制等,综合考虑之后再决定。特别提醒购物别忘保存相关凭证。
警惕返券促销六大陷阱
总折扣率陷阱:商场宣称“满100返100”,表面上看是五折,实际上远非如此,还有的是“满200返236”,以零头增加计算难度。
商品标价陷阱:标价为99、199、299等,消费者要想凑齐返券额度,计算十分繁琐。
凑齐差价陷阱:商场提高小额商品价格,使消费者难于找到合适的差额商品,购物变成痛苦过程。
使用返券陷阱:限制返券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如返券只限在一定区域内使用,不同额度的返券不能通用,只能在返券额度相同的商品类别中使用等。有的还要求返券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完毕,逾期作废,甚至返券活动期间最后一天所得返券只限当日使用等。
返券程序陷阱:消费者为凑齐返券,不得不在商场内往返奔波、循环购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不得不放弃返券。
规避责任陷阱:有的商家借口返券商品属于低价处理商品,拒绝承担其应尽的“三包”义务,提出种种条件限制消费者退换货。
特别提醒
购物别忘保存相关凭证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购物高峰期,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最好“货比三家”。购买商品时,一定要保留原始票据,作为以后处理、解决纠纷的关键证据。网购时如果遭遇商家虚假宣传或欺诈,保留相关网页、对话等截图作为证据。尽量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收货时及时验货。
购物前要做好这五点
一是货比三家,不要随意消费、下定(订)。二是搞清楚促销活动的限制条件。三是要多看、多问,尤其是赠品和免费试用项目。四是发生纠纷后要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五是主动投诉举报违法促销行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