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邮政局统一部署,各快递公司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快递,快递实名制也从本月起正式开始实施。对于这一新规,有的市民认为增加了快递的安全系数,也有一小部分市民担心隐 ...
前不久,国家邮政局统一部署,各快递公司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快递,快递实名制也从本月起正式开始实施。对于这一新规,有的市民认为增加了快递的安全系数,也有一小部分市民担心隐私会被泄露(详见11月5日《嘉兴日报·南湖新闻》)。
一直以来,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门”、监管缺乏“硬指标”、处罚缺乏“硬杠杆”,快递业的诸多乱象让人“既爱又恨”。为了规范快递行业,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快递业法规体系建设,《邮政法》的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邮政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规的出台,为依法监管市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近几年,快递行业迎来了井喷发展,快递企业间竞争激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少问题长期存在,始终得不到有效治理。比如实名制,只是要求在寄件和收件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不会增加多少人力成本,但有的快递企业或许是担心客户流失,或是工作人员嫌手续麻烦,实际操作时把关不严,网开一面,使实名制度大打折扣。看来,很多快递问题的存在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制度就会流于形式。
快递业内的一些乱象由来已久,一下子完全改正并不容易,仅仅期待快递企业的自律,新规很可能成纸上谈兵。包括实名制在内的快递新规如何能很好地得到执行,关键还是取决于监管,只有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才能保障快递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