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少女时代》爆红 台湾青春片玩法大不同

来源: 2015-11-27 18:43:00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我的少女时代》火了,从大银幕到朋友圈,这部台湾出产的青春片,在疯狂刷屏中。截至周四(11月26日),在台湾和香港都大受欢迎的《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市场已经收获1.65亿人民币票房,妥妥 ...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我的少女时代》火了,从大银幕到朋友圈,这部台湾出产的青春片,在疯狂刷屏中。截至周四(11月26日),在台湾和香港都大受欢迎的《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市场已经收获1.65亿人民币票房,妥妥儿超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创造的台湾电影票房纪录(7160万人民币)。当然,考虑到“准同步上画+大陆票房总量增长”的市场因素,《我的少女时代》的确更幸运一些。

  其实,若只论票房表现,《我的少女时代》很难超过《致青春》、《匆匆那年》、《左耳》、《同桌的你》等等一大票大陆青春片。不过,《我的少女时代》既没有爆款IP护身,也没有人气卡司镇台,纯靠好!看!俩字儿闯江湖。反观那一大票大陆青春片,虽然票房动辄几个亿,却因为跌入“堕胎、出国、分手”的烂俗套路而备受诟病。许多青春并不那么残酷的普通观众大呼:这不是我们的青春!

  从《那些年》到《我的少女时代》,再回头看《蓝色大门》、《听说》……为什么台湾的青春片经常能拍得比较好看?而大陆的青春片怎么就从大热迅速转入平淡乃至被唾弃的境况?南都记者专访了包括《我的少女时代》导演陈玉珊在内的两岸业内人士,聊聊咱们的青春到底被谁代表了?

  基因

  台湾:导演习惯拍自己的故事,并将其浪漫化

  大陆:大多植根于各种IP,主创与观众有代沟

  基因决定长相。要讨论大陆和台湾的青春片,咱先来看看它们植根于何处。

  “我的青春也有痛楚和苦闷啊,但不会那么触目惊心。比如我的‘徐太宇’,当年他其实甩了我。可是我永远记得,高一时,我穿着睡衣在便利店第一次遇到他,他穿着高中制服在阳光里转身,很有男人味……”谈起《我的少女时代》中的缘起,陈玉珊的这段表述似乎显得有些少女心。但是,若从创作角度来看,台湾导演大多乐于、也善于描写青春的美好。即便少年有苦痛,也不是大陆青春片里那些跟车祸堕胎有关的生离死别。

  难道,大陆青春片的创作者内心更暗黑或是悲观?未必。作为业内一家资深电影营销公司的老板,石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台湾青春片大多在‘追忆似水年华’,导演习惯拍摄自己的故事,并且将其浪漫化。同时,台湾青春片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而大陆的青春片,大多以‘项目’为导向,较少个人的真实经历,很多设定比较成人,并不青春。”

  既然项目在先,主创团队在后。那么,这些项目植根于何处?目前,自然是各种IP。既有《匆匆那年》、《左耳》这类改编自畅销青春小说的项目,也有源于经典校园民谣的《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当然,苏有朋、何炅、高晓松,这些主创本人也是能吸引眼球的IP呢。

  这些年来,大陆的青春文学,大多充满各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戏剧化设定。以《左耳》为例,原著小说有主角许弋炸掉酒吧令众多角色丧生的情节(各位想起《小时代》的团灭大结局了吧)。虽然电影版《左耳》已经舍弃了太过惊人的设计,但原著那种“就是要撕裂你”的气质,依旧留下了残(gou)酷(xue)的痕迹。

  说到底,和这些热门IP不离不弃的青春片,创作上的短板显而易见。车祸堕胎绝症……戏剧冲突的设计,仍旧停留在“不玩死主角不罢休”的初级手段。当然,大陆青春片也学会用各种怀旧元素,《匆匆那年》里的“灌篮高手”梗便是典型例子。不过,碍于大部分主创的“代沟”问题,情怀梗大多流于表面。

  客观讲,同样是热门IP,九把刀的《那些年》、《等一个人咖啡》,距离普通校园生活则近得多。《那些年》本就是九把刀对初恋故事的追忆,而《等一个人咖啡》则更多走纯爱+喜剧路线。

  作者

  台湾:陈玉珊拍偶像剧出身,九把刀也很懂大众

  大陆:刘杰肖洋试图拍大众青春,尚欠商业手段

  客观来讲,九把刀也是一位很懂大众趣味的类型作家&导演,《那些年》和《等一个人咖啡》均依循着商业类型片模式进行制作。正是《那些年》之后,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青春片都开始在主流市场蓬勃起来。

  《我的少女时代》的成功,恐怕应该从导演陈玉珊的从业经历聊起。在做这部青春片之前,陈玉珊已是台湾资深的偶像剧监制,《薰衣草》、《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败犬女王》……从台湾知名商业电视台三立出道的她,早就用热门偶像剧证明了自己对大众市场的精准判断和执行力。这一点上,陈玉珊并不讳言:“因为我从电视剧出来,所以非常在乎观众的反应”。

  《我的少女时代》虽然有陈玉珊的某些个人经验,但是,她强调“我其实是先定了题目,才会想这部戏创作的意义在哪里,以及我怎么让年纪跟我差不多的人也觉得这个故事跟自己有关系”。因此,林真心、徐太宇和欧阳非凡的故事被陈玉珊设定在1990年代中期。不过,她也坦言自己希望面对如今的年轻观众,她希望的结果是“年轻人看故事,大人看情怀”。

  说到市场导向,陈玉珊透露,她的团队曾经在剧本创作阶段做过问卷调查。问卷里的问题包括“当时听什么音乐?逃课去哪里?最讨厌的女明星?最喜欢的男明星?”收回的调查样本有几百份。这些样本就是陈玉珊自己的“大数据”,电影中的许多情节和时代细节均源自问卷分析。值得一提的是 ,原本《我的少女时代》到陈乔恩扔辞职信那一幕就结束,后来创作团队考虑到大众喜欢更加圆满的happy ending,才加了看演唱会的段落,而这个结尾让整个电影的基调更加积极,为观众带去满满的正能量。可见《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希望抓住的“用户痛点”更多跟大众的青春记忆有关。

  其实,这几年,大陆青春片的制作里,并非没有企图接近大众青春的作品。刘杰的《青春派》,虽然也是个60后导演拍90后青春,但是,对高中校园和高考众生相的呈现,确实生动。肖洋的《少年班》难得能在少年生活的有限空间里发掘出常人可感的喜剧。《青春派》导演刘杰此前也向媒体谈起:自己在剧本阶段去黄冈、北京、天津等许多高中做过调查。而《少年班》导演肖洋本人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但目前为止,这些抛开IP的“原创青春”的市场表现仍不及《左耳》、《匆匆那年》这些有IP撑腰的青春片 。回看《我的少女时代》,它的叙事模式和桥段设计,大多能在偶像剧和过往青春片找到相似的套路。原创向的青春片,若想在主流市场有所作为,确实需要有陈玉珊那些在商业类型制作浸淫多年的“手段”。

  资金

  台湾:辅导金鼓励起步,金主多资源也多

  大陆:完全市场化,尤其容易跟风逐利

  金钱有的时候也决定着大脑。虽然《我的少女时代》是个纯正台湾产青春片,但是,它背后的金主可不只来自台湾本岛。《我的少女时代》导演陈玉珊自有的“玉春雷娱乐文创”是主要投资方。同时她也透露,这部电影也拿到台湾政府的700万新台币资金支持。不过,因为《我的少女时代》赚钱了,700万新台币已经还回去,给下一个需要支援的电影人。

  其实《我的少女时代》这个商业取向的电影项目,并不仅仅对台湾本土资金有兴趣。既是导演又是出品人的陈玉珊坦承,“(《我的少女时代》)想的不只是台湾这个市场”。在引入台湾本土实力派投资方华联国际,站稳台湾市场的同时,《我的少女时代》还得到客串出演的刘德华加持,他旗下的台湾映艺娱乐也是出品方之一。刘天王在大陆市场的影响力一直很强,他此番为《我的少女时代》宣传也是刷了不少脸啊。而最近频频发力的华策影业,则成为《我的少女时代》的大陆投资方。引入大陆影视公司,这让《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的发行更主动一些。《我的少女时代》的案例提供一个经验:创作者在保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找多家投资方,既分担了风险,也利用起各家背后的资源。

  而在海峡这边,电影业在野蛮生长,正处在不差钱的市场开拓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这些青春片,由掌握各大IP的公司来组建团队。完全市场化的资本自然有强烈的利润诉求,跟风逐利的倾向尤其明显,一部“堕胎车祸”的青春片火起来,它就成了效仿的“榜样”。

  面孔

  台湾:找新人担纲有新鲜感,演学生有说服力

  大陆:票房压力大,高龄明星穿校服实在是“灾难”

  《那些年》的柯震东&陈妍希,《等一个人咖啡》的宋芸桦,《我的少女时代》的王大陆,最近几年,台湾青春片造星不断。给人的印象是:台湾导演更敢用也更善于发掘新人。

  《我的少女时代》让王大陆成为新一代“国民老公”,出道七年的他,“之前的一部电影停拍,一部没法上映”,演艺道路有点跌宕。还好,他总算是一个新面孔。按照陈玉珊的说法,她在为《我的少女时代》选角时,刻意排除了已经业内有人气的演员,“我不想让观众看完发现真的没新鲜感”。另外,在她看来,青春片有个好处是:“你找新人来做主角,观众是买单的。毕竟还是要年纪相近的人去演,会比较有说服力。”不过,陈玉珊坦言,这也是她未让宋芸桦和王大陆去演角色的成年版,“新人去演历经沧桑的角色,可能会觉得比较辛苦”。

  不过,在出身台湾娱乐业的石先生看来,台湾青春片属意使用新人,也有无奈之处。“台湾的偶像剧没落,不再有过去《流星花园》时期的电视平台造型,而彭于晏、赵又廷这一辈人气演员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没办法担纲青春片。所以,大家才从新人着手。”从另一个角度想,没有选秀或是偶像剧的力推,台湾青春片里的新人“因而未受‘职场’洗礼,以直觉和本色演出居多,由此令观众感觉更加自然”。

  反观大陆的青春片,《左耳》有导演苏有朋的名气在,有人气偶像欧豪、杨洋主演,演员阵容才难得面貌清新,而《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的演员都相当“大龄化”。石先生分析:“大陆现在主流电影的成本较高,要用明星来扛票房的压力,即便是青春片也要选有人气或影响力的成熟演员。”

  《匆匆那年》就是这种“青春片大龄化”的典型。彭于晏、倪妮、郑恺、陈赫,几位80后的人气演员被迫装嫩演回高中生,实在有些为难。面对这种质疑,张一白此前是这么对媒体解释的:“我可以找几个能演高中生的演员,但他能演15年以后那种历经沧桑、经过世事之后的人吗?所以我得找既能演出娃娃脸又能演出成年时候的这种……”乍听此话不无道理,毕竟在《我的少女时代》里,三十多岁的林真心和徐太宇,被换成了陈乔恩和言承旭。

  但其实找大龄演员,他们演成年时期的表面妥当,并不能抵过他们演少年时期所带来的“灾难”。反而是《那些年》、《等一个人咖啡》、《我的少女时代》,全部采用新人演员,却一样好评如潮。说到底,还是人家故事讲得好。回头看看《匆匆那年》、《左耳》、《同桌的你》等几部作品,豆瓣评分全部低于6分,剧情槽点满满,角色的代入感不强。

  但毕竟上述几部大陆青春片的票房全都是5亿起的市场宠儿,未来拿“热门IP+人气明星”这种模式打造的同款青春片肯定还有。如今的青春片市场,种种滥觞,其实是投资方和观众共谋的结果。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