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 ...
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并就此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11月19日《京华时报》)
市场经济时代,诚信不彰之危害,大家都感同身受,国家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得到社会广泛共鸣,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将学生诚信纳入高校管理,显然不但很有必要,而且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不过,从网络跟帖可以看出,此举还是引发不少争议的声音,诸如官员、公务员失信是不是也开除公职之类,乍听起来貌似有失偏颇甚而有些偏激,却道出了一个值得正视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惩戒失信不应如“街头锣鼓各打各”,失信认定与惩罚,理当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尺。
反观当下,一些地方、部门、行业出台的诚信制度、规则,至少有两个倾向性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一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如金融业、旅游业等诚信建设都走在前面,但由于缺乏有效协调、衔接,执行起来往往有难度,结果导致规章威力打折;二是认定标准混乱,失信惩罚随意,诚信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筐”,随地吐痰、养狗扰民、赌博滋事等,都被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同样的不良行为,有的地方纳入征信考核,有的则不然,惩戒力度也不尽相同,更有甚者,某些涉嫌违法犯罪行为,也被纳入征信管理,自然难免引发客观性、合理性、公正性等质疑,更弱化了诚信的权威性。
当前大规模、全面性的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地步、摸索阶段,存在某些不足、缺陷、欠完善现象,这并非不可以理解,但作为一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规范化工程,不能不最大限度地体现普适性、对等性和公平性,尽可能做到宽严相济、软硬适度,无缝对接、协同推进,进而促成社会各个群体最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因此,由有权威部门牵头,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建立起严谨、缜密的“诚信清单”,给相关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参照,尽早结束各行其是的混乱无序局面,以更好地消除存疑、增进共识、强化执行力,无疑显得极有必要。
说明具体、直白点,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诚信记录,以及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有了,针对教职员工的失信惩戒机制在哪?一些地方建立了市民诚信守则、规范,对公职人员的诚信约束有没有同步跟进?尤其是管理者、官员存在的征信情况倘若游离于社会诚信体系之外,不但背离“诚信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而且难免可能产生负面导向效应。因而,告别针对特定群体的“零打碎敲”,建立面向全体大众的诚信行为规范和考核奖惩机制,没有理由再等了。(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