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针对老年人理财骗局多发 温情关怀频成陷阱

来源: 2015-07-25 22:24:33

  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日前连续审理了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案值达2亿多元。受害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数百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依旧不断发生,广东、上海、天津等地还出现了专门 ...

  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日前连续审理了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案值达2亿多元。受害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数百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依旧不断发生,广东、上海、天津等地还出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虚假“理财产品”。花样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让不少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养老钱一夜蒸发。

  两起非法吸储涉案2亿多元 近千名老人受害

  近日,“泰源环保科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越秀区法院开庭。这家号称生产保健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以“高收益投资”的方式从100多名受害者手中非法敛财1.5亿元,受害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在越秀区法院审理的另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在注册成立广州市福仟年健康饮水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尚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以生产电解水机、茶艺项目、收购农庄为名,用高息为诱饵敛财8000多万元。在公司完全停产、处于无资金运作的状况下,欺骗老年人投资,导致700多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高大上”公司人去楼空 正规银行内照样受骗

  在涉嫌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中,还出现了一些表面“高大上”看起来十分安全的大公司身影:根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批复,上海天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8日正式在上海股交所挂牌交易。然而近日该公司大门紧闭,门上贴着“报案请去×××经侦大队”的告示,门内则一片狼藉。一些受害者家属表示,该公司主要推销对象是老年人。

  即使在正规银行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也有可能陷入诈骗陷阱。年近七十的杨女士是北京市某银行的VIP客户。在客户经理的强烈推荐下,杨女士花30万元购买了一款号称年收益15%的理财产品,却在不久后发现该理财产品根本不是该银行的产品,而客户经理也不知去向。

  温情关怀频成陷阱 投资考察多是圈套

  在各类老人理财诈骗案中,诈骗手法花样频出。

  针对“空巢老人”设“温情陷阱”。为推销保险理财产品,广州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提着水果和礼品水壶登门拜访,除了给老人削苹果、做按摩、关心其日常生活外,还与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最终,老人花费4000多元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

  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69岁的赵女士和78岁的莫先生是在“大块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中受害的一对夫妻。赵女士说:“‘大块金’为了让我们相信,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去内蒙古旅游、参观。”夫妻两人信以为真,一股脑把一辈子积蓄的50万元投了进去。

  家庭和社会

  对老人关怀不足

  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郑梓祯表示,老年人频遭理财诈骗的背后,固然有其自身认知能力退化的问题,但是来自家庭和社会关怀的不足,同样给了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长期和儿女分开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人的情感饥渴。他们希望交流和被关怀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老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另外,还有一些老人长期与社会脱离,把理财、投资等行为当作与社会发生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给诈骗分子钻了空子。”郑梓祯说。

  很多诈骗案暴露出监管不力的问题,有关方面对于良莠不齐的投资理财公司缺乏相应规范。一方面,公安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诈骗分子,保护投资者特别是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金融业监管部门对于民间理财机构也亟须明确监管规则,通过注册备案以及日常审查等方式防范金融诈骗。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等正规场所,违规向老年人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的事件不断发生,要高度关注正规商业银行的“内鬼”问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