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8点,尽管是周末,位于建国门附近万豪中心的一间全时便利店里,周末加班的白领们仍是络绎不绝地买着早点。收银台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然而此前的24小时,这里却化身“无人超市” ...
6月7日上午8点,尽管是周末,位于建国门附近万豪中心的一间全时便利店里,周末加班的白领们仍是络绎不绝地买着早点。收银台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然而此前的24小时,这里却化身“无人超市”,没有收银员,来往顾客只凭诚信自助结账。不过,这场诚信测试最终喜忧参半,多数消费者准确支付了货款,但也不乏白拿商品转身就走的人。(据《北京日报》)
且不论效果如何,“无人超市”没有收银员,来往顾客只凭诚信自助结账的做法,能不能成为测试诚信的一种方法,在笔者看来,实在值得怀疑。其一,即便得出了“守信”或“失信”的结论,能推广到整个社会范围内吗?能从中评价社会信誉状况吗?其二,测试直指人性的弱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了考验人性而非诚信,这能靠谱吗?常识告诉我们,任何考验人性做法得出的结论都是危险的,或者说是难以取得说服力的。
人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是天使同时也是魔鬼。尽管无人超市、无人收银的模式在国外已有实践,顾客购物之后无需排队自己可在无人柜台自助结账,不仅方便,也降低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但这是需要种种社会条件来配合的,更何况,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无人环境下的诚信实验结果都不理想,原因就在于人性存在幽暗意识,更有天生的弱点。
《中国青年报》曾披露说,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而付出近6000亿元的代价。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仅仅从人性的立场寻找原因。当下,失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低于收益。从经济层面看,人们之所以敢于动辄失信在于失信付出的成本极低,甚至根本不需要付出成本,不仅不需要付出成本,还可以从失信中得到好处,而不必付出任何代价,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诚信危机就是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制度、体制转换和变更而带来的经济物化倾向与道德文化功利性导向之间冲突的一种现实反馈。
人性弱点不应成为诚信的“测试纸”。超越人性,从法律、行政、经济等多方面寻求制度诚信建设之道,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