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研究发现转基因玉米没能成功抵御虫害

来源:网络 2015-05-28 22:23:00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克莱姆森大学共同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毒性对于螟蛉虫这种害 虫几乎没有作用——这个结果与20年前的预测是一致的,但是那个预测几乎一直被我们忽略了。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克莱姆森大学共同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毒性对于螟蛉虫这种害 虫几乎没有作用——这个结果与20年前的预测是一致的,但是那个预测几乎一直被我们忽略了。这项研究可能是一个信号,让我们更加密切地关注那些警告信号, 谨慎发展能抵御农业害虫的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玉米仍然遭到虫害

  研究中涉及的是一种转基因玉米,它能产生苏云金杆菌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能够产生一种叫做Cry1Ab的毒素。本来,开发这种转基因玉米的目的是为了对付欧洲玉米蛀虫这种害虫,它于1996年被推向市场。

  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Cry1Ab还可以抵御玉米夜蛾。但是科学家还预测,会有足够的玉米夜蛾能够生存下来,从而使这种害虫产生对Cry1Ab毒素的抗药性。北卡罗来纳州的昆虫学研究者Fred Gould也参与了当时的这项研究。

  15年以后,北卡罗来纳州的另一位学者打算了解一下,Gould的预测到底是否正确。

  “我们希望在实地进行一次观测性的研究,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做出那样的预测后,事情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有任何迹象表明,玉米夜蛾真的产生了抗药性,”领导这次研究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昆虫学助理教授Dominic Reisig说。

  Reisig与他的合作者,克莱姆森大学的Francis Reay-Jones评估了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最近两年的玉米作物,得到了确凿无疑的结论。

  在20世纪90年代末,Cry1Ab毒素对于确实起到了减少玉米夜蛾幼虫数量和减小幼虫大小的作用。但是Reisig和Reay-Jones发现,现在Cry1Ab毒素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

  Reigis说,“我们曾经得到过警告,玉米夜蛾可能对这种毒素产生抗药性。但是我们使用Cry1Ab的方法却没有任何变化,现在玉米夜蛾似乎真的产生了抗药性。”

  但是,Reisig也提到,他们不能说玉米夜蛾肯定产生了抗药性,因为这项研究是实地研究,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用纯的Cry1Ab毒素进行的试验。

  他说,“我们的目的是判断Cry1Ab毒素在真实世界中的效果。这可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夜蛾对转基因棉花中的Cry1Ac毒素反应不大。”

  “这个发现目前对经济的影响不大,”Reisig说。“因为农业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更有效的新苏云金杆菌毒素,用来防治玉米夜蛾。

  “但是,这项研究仍然非常重要。我们一直使用的判断抗药性的方法不够严谨。以前我们一直在实验室里用诊断剂量来判断抗药性。我和其他很多人都觉得,实地观察可以发现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这样的方法基本上被忽视了。这也是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之一。

  “这些发现提醒我们,我们要关注有关抗药性的潜在线索,”Reisig说。“我们不能指望总能找到新的转基因毒素,来代替旧的那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