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能否打破P2P 信用风险“魔咒”

来源:网络 2015-05-05 22:00:29

随着“互联网+”热度的不断上升,P2P行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上。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不仅是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之年,同时也是整个金融行业跨界转型的契机之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P2P行业可谓“风生水起”。据网贷 ...

    随着“互联网+”热度的不断上升,P2P行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上。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不仅是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之年,同时也是整个金融行业跨界转型的契机之年。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P2P行业可谓“风生水起”。据网贷之家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3月,新上线的P2P平台就多达138家,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高达492.6亿元,创历史新高。然而,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行业隐忧也不容忽视。同样是在2015年3月,出现问题的P2P平台有56家,这些出现问题的P2P平台平均的运营时间仅仅只有7.5个月。如何解决P2P模式的信用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MBA领袖年会上,芝麻金融CEO靳伟提出了“社交金融”的概念。作为去年9月份正式上线的P2P公司,芝麻金融选择社交金融作为其特色模式。对此,靳伟表示,“社交金融是对社交圈价值的一种挖掘与探索。社交金融可以有效降低获取用户信任的成本,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P2P模式。社交化和圈子化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融资生态。这时候社交不再单纯是社交本身,而是一种纵深的合作和衔接。”

    当前,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深入,社交网络变得不可或缺,互联网已经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交友、购物、创业、理财无所不能,社交的跨界性变得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也被逐渐重视,而利用社交聚集的人流导向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选择。相关人士认为,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会改变过去信息交流的方式,这样就会对金融产品所有的交易结构,包括定量、定价、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交圈子成为重要的信息过滤工具和交换信用的介质。共同的社交圈属性让我们之间更容易相互信任。社交金融是通过社交圈实现信贷关系,熟人信贷是其区别于传统信贷关系的最明显特点。” 靳伟表示。

    基于社交金融的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的P2P行业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合格投资者的群体。“所谓合格投资者,我们希望他对风险本身和产品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有一定承担风险的能力,有一定风险分散的能力和意识。目前我们的选择是商学院,特别是以MBA为核心的群体。”靳伟说。

    据悉,芝麻金融致力于打造服务MBA和白领垂直领域以社交金融为特色P2P的平台。“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这类人群的收入较高,理财意识强,而且接受过基本的商业教育,这就为P2P平台寻找融资项目提供了资源。”靳伟表示,MBA群体大部分在25岁到45岁之间,是在各个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士和专业人士以及意见领袖,对于大众群体有一个很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芝麻金融如今已经感受到了这些核心用户群体的粉丝效应和示范效应,而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业内人士认为,社交金融模式的出现为解决P2P征信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由于国情与社会关系紧密度不同,兴起于美国的模式如何更好地植根于中国,仍需要企业不断去探索。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央行新规明年起实施 多家银行已取消信用卡超限费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6-11-22 09:44:21

预授权也占用信用卡信用额度


网络 2014-04-17 13:17:3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