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政府债务信用评级问题频现 评级机构待规范

来源:网络 2015-04-27 15:09:27

近期,在中央政府开放地方政府发债,同时财政部制定一万亿债务置换计划之时,地方政府债务信用评级问题却被暴露出来,成为一个隐患。地方债务评级乱象频现,甚至出现了一些省份政府评级费用无法覆盖评级机构成本的现 ...

    近期,在中央政府开放地方政府发债,同时财政部制定一万亿债务置换计划之时,地方政府债务信用评级问题却被暴露出来,成为一个隐患。地方债务评级乱象频现,甚至出现了一些省份政府评级费用无法覆盖评级机构成本的现象。
    据报道,此前,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中标“2015年安徽省政府债券信用评级项目”,评级总费用5万元。而最近,东方金诚又以8万元中标山西省政府债券信用评级项目,再次在市场上引发震动,因为这些费用甚至连评级人员的差旅费用成本都无法覆盖。
    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在信用评级招标时,价格应该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因素,而更多的应考虑评级经验、能力以及具体的评级方案。当然,在竞标者都极具实力的情况下,价格因素可能很重要。但是,如果价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就会让整个行业陷入价格竞争之中,破坏整个行业的秩序。当费用不能覆盖成本时,评级机构能否做出独立客观的评级就成为一个疑问。
    那么,为什么有些省份会以价格因素为主要参照呢?这是因为他们委托中介机构选定评级机构,在政府采购预算既定的情况下,这些逐利的中介机构就有动力压低中标价格,压得越低,他们赚取的差价就越高。而那些直接由政府部门选定评级机构的省份,则不会出现这种以最低价格选择竞标者的现象。
    为何这些省份会委托中介机构招标呢?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想通过中介机构干预或“公关”评级。信用评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政府发债的规模和成本。地方政府当然想要最高的评级以降低发债成本。那些信用评级高的地区,有信心完全交给市场评级。
    但是,一些信用等级较差的地区,希望获得更好的评级,政府又不想直接干预,于是就选择了委托中介。有的中介演变为掮客,一旦债务出现问题,地方政府也可以把责任、压力转嫁到中介公司,从而完全脱身。虽然并非所有评级机构都是如此,它们是必要的、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组织,但我们应该力防它们的异化。
    当然,给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新鲜事物,对地方政府以及信用评级机构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一些省份可能是因为不太熟悉,才委托中介机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乱象。但是,正因为政府信用评级刚刚起步,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以防止出现越来越乱的趋势。由于在中国,市场总是倾向于认为政府的信用是几乎无限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忽略评级过程,直接给出更高评级的现象。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可能会让价格竞标大行其道,因为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认为,评不评都一样,只是走过场。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场产生了一切地方债务都有中央政府隐性担保的印象,所以才有了“表面上有评级,但实际结果都一样”的认识与现象。要打破这种认识,真实反映各地的信用状况,就需要打破“刚性兑付”,只有这样,评级机构才会重视自身的信用,而不只是客户给钱就“卖”评级。也只有规范了评级机构,地方发债这项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财税改革才不至于异化、走偏。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债券市场迎来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中金社 2016-05-16 15:33:39

医学科研:诚信底线不容逾越


网络 2014-10-20 10:55:26

新“国九条”出鞘 剑指重建市场信用


易宪容(微博) 2014-05-16 10:21:42

虚拟信用卡缘何被下“暂停令”


网络 2014-03-17 13:27:5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