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金融消费陷阱不少 消费者当心这些骗局

来源:网络 2015-03-29 08:52:30

  ■阅读提示  手机、银行卡都不曾离身,卡里的钱却被转走;买车时,4S店要加配加价才给提车;网上炒股“专家”说得神乎其神,股民交了咨询费才知受骗……在近日由新华网主办的河北省首届网络3·15晚会上,中国 ...

  ■阅读提示

  手机、银行卡都不曾离身,卡里的钱却被转走;买车时,4S店要加配加价才给提车;网上炒股“专家”说得神乎其神,股民交了咨询费才知受骗……在近日由新华网主办的河北省首届网络3·15晚会上,中国银联河北分公司、河北汽车工业协会等多个行业组织发布了行业消费预警,用典型案例和专家点评的方式,在提醒消费者对各种消费欺骗行为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的同时,还支招消费者在遭遇这些消费陷阱时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持卡消费 留意收银员刷卡次数

  “手机和银行卡一直都在身上,手机银行客户端几乎没有登录过,信用卡里的钱却被莫名其妙地转走了。”近日,百思不得其解的省会市民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刘先生的银行信用卡内一万两千元被人用手机银行转走,而自己手机从来没有收到任何提示信息,直到信用卡还款时才发现被盗刷。

  中国银联河北分公司发布的2014年度河北省银行卡产业消费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河北各家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1.96亿张,其中借记卡1.81亿张,贷记卡1503万张,按照河北省7280万人口计算,人均持卡量2.69张。随着银行卡持有量的增加,银行卡消费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统计,2014年该公司协助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各类涉卡犯罪案件407起,破案108起,抓获嫌疑人199人,涉案金额7799.3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在这其中,信用卡诈骗案件占到了394起。

  记者调查发现,刘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现在,无论是POS机消费还是网上购物,人们大多习惯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但是,如果银行卡使用不当,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资金损失。中国银联河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在刷卡时,如果持有的银行卡是银联金融IC卡,要提示收银员首选IC卡受理方式。刷卡消费,特别是在饭店结账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并要亲自去收银台刷卡,同时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用身体或另一只手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在刷卡后,收银员交回签购单及卡片后,消费者应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的卡号、交易日期以及交易金额等信息是否正确,卡片是否为本人的卡片,不要在非本人交易的签购单上签名。

  消费者如果在刷卡消费时发生异常情况,要妥善保管交易单据,如发生重复扣款等现象,可凭交易单据及对账单及时与发卡银行联系。在收到银行卡对账单后应及时核对用卡情况,如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发卡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查询。

  谨慎购车 警惕低价骗局和“捆绑销售”

  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良汽车经销商用低价车做幌子,尽可能地扩大车价范围,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再实施诸如加配加价卖车的欺骗行为。因此,消费者在贷款购车和选择汽车服务中,要警惕低价骗局和“捆绑销售”。

  近期,省会市民王女士看上了一款经济型家庭轿车,没想到准备提车时才被告知,要想把车提走必须得再加装保险杠。一个原装保险杠需要1000元,而非原装的也需几百元。最后,因4S店加配卖车的不合理行为,王女士没有在该店买车。

  除了这些常见的欺骗手段,“免息”也成为部分汽车经销商布下的消费陷阱。免息、零利率对消费者很有诱惑力,但专家透露,“免息”不是“免费”,“零利率”车贷,其利息都是由汽车厂商贴付的,表面上看确实得到了不少优惠。实际上,一般汽车销售大都有优惠,免息的车则不享受该优惠,还会有各种手续费,最终的购车费用并不低。

  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要警惕新车合格证原件被扣,导致无法上牌。众所周知,新车合格证原件是新车上牌及二手车交易的必要证件,没有这个证,车主在车辆使用及销售时困难重重。因此,消费者在贷款购车时,一定要与4S店确认证件的给付时间,并在销售合同中注明,并写清违约责任。此外,消费者不要贪图商家赠送的“巨额礼包”。这些大礼包往往水分很大,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选择。可以先要求看一下礼包都包括什么、质量如何,再与现金优惠相比,看看哪种更实惠。

  新手炒股 当心网络“股神”

  随着股市的持续火爆,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股民急于获利的心理,用各种手段窃取股民相关信息,再以提供内部消息、推荐股票的名义行骗,使得不少新近入市的股民“中招”。

  市民李先生刚入市不久,平时炒股之余经常浏览各种财经博客。他偶然发现某博主发布了“重大借壳机会,潜在暴力黑马”等多篇荐股文章,文章后面有很多条诸如“绝对高手”、“好厉害,真佩服”之类的回复。李某便通过博客中提供的QQ号码与博主取得了联系,缴纳3600元年费后成为会员,在所谓“高手”的指点下出手,但换来的却是几只连续下跌的股票。

  此外,以内幕消息为幌子行骗的手段也较为常见。股民张先生接到所谓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电话,对方称拥有大量的内幕信息。张某上网浏览了该公司网站,看到上面确实公布了大量股票研究报告和行情分析,觉得该公司非常专业,便缴纳了8000元服务费。事后才知道,该公司只是个皮包公司。

  据专家介绍,许多所谓的专业机构无外乎就是租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雇用一些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的业务人员,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网页,对投资者进行欺诈。他们通常在网络上采取“撒网钓鱼”的方法,通过群发帖子及选择性荐股树立起网络荐股专家的形象,当有人信以为真时,就会被要求缴纳会员费、信息费、服务费等等。

  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专业机构和内幕消息,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资格,明确对方身份。同时建议投资者在接受服务时应委托具有证券经营业务资格的合法机构进行。如果在证券交易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