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低价股遭市场疯抢引警惕 提防跷跷板效应

来源:网络 2015-03-19 00:05:03

  最近两天,低价股的疯狂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有数据显示,过去A股的3次牛市中,低价股的表现远远强于高价股。炒作低价股还是坚守高价股,引发了不少的争论。  数据显示目前两市股价最低的40只个股中,钢铁 ...

  最近两天,低价股的疯狂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有数据显示,过去A股的3次牛市中,低价股的表现远远强于高价股。炒作低价股还是坚守高价股,引发了不少的争论。

  数据显示目前两市股价最低的40只个股中,钢铁占据12只,交通运输板块的7只,煤炭和电力板块的5只,银行4只,造纸3只,最高价格不到5元,3元以下低价股已被完全消灭。绝大部分个股市净率在2倍以下。

  高价股方面,价格最高的40只个股中,绝大部分个股市净率在10倍以上,市盈率在100倍以上,其中银之杰(93.0000.150.16%)市盈率为5426倍高居榜首。目前两市“百元军团”共有17只,除贵州茅台(199.452.681.36%)片仔癀(120.42-0.81-0.67%)长春高新(107.39-0.89-0.82%)迪瑞医疗(102.5504.945.06%)莎普爱思(101.16,3.323.39%)外,其余12只主营业务均与互联网有关。前40只高价股中,22只与互联网相关。

  从今天盘面情况看,两市涨停个股再次接近百只,数据显示10元以下低价股(开盘价)涨停数量为25只,20元以上高价股(开盘价)涨停数量为33只。低估值和高成长的表现旗鼓相当。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高价股前40名有14只成功翻倍,其中剔除了2015上市的新股,目前的40只低价股中,涨幅最大的是南钢股份(4.600.000.00%),涨幅只有45%,多少个股涨幅在20以下,与大盘接近。从这个角度看,高价和低价并不成为能否赚钱的关键,只是市场的一个阶段性的特征。

  对于高价股还是低价股的严重分歧,本质上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创业板、新兴经济是否高估的分歧,以及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周期行业是否已经跌透,基本面将迎来反转的判断。更直接的是说,是要不要抛售创业板,豪赌主板二次爆发的分歧。

  去年下半年,以中国交建(13.980.241.75%)等为代表的中字头已经狠狠涨过一波,低估值的有想象力的比如一带一路价格被炒高,而去年的龙头人气板块券商保险第二波迟迟未展开,指数越过3500之后,杠杆上的牛市,融资的资金总得找到安全边际的出处。低估值高增长的标的已经难觅,豪赌低价那怕是垃圾或许就成了低风险高回报的不二选择。

  高价股和低价股的PK多少让人看到去年三季度以来主板和创业板恐怖的跷跷板效应,主板一起来,创业板跌的稀里糊涂;主板一歇菜,创业板就涨的没完没了。以往大家都是根据宏观数据和流动性状况来判断风格,比如经济数据好、流动性好的时候搞大盘,经济数据差、流动性差的时候搞小盘。但现在这种关系好像打破了,市场非常有钱任性,主板和创业板却明显的水火不容。这次低价股的崛起会不会引起创业板的再次歇菜,应该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王茹远认为,像去年在杠杆指数和大股票整体涨起来之后,创业板那种大规模调整,包括连续跌停的局面的极端情况还是可能会出现,但未来最好的东西,一定是在创业板里面,毕竟经济转型,而且指数在不断的调整,单从指数来看,还是应该长期看好,但现在的市场,杠杆的资金也越来越多,短期的波动也是波动很大。

  笔者最近看到广发证券(25.250.963.95%)的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叫做“市场资金博弈”,或许可以解释这个跷跷板效应,广发证券认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中小创的投资主力,正式机构投资者的频繁换仓带来了大小盘股的“跷跷板”效应,

  虽然目前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不到2万亿元,不及A股总市值的5%。但是他们的主战场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对于总市值不到10万亿的中小创业板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往往理念相仿、沟通顺畅,很多时候他们存在“一致行动”的特征,这对于小盘成长股的影响就会非常大,去年底“成长股联盟”的短暂瓦解以及今年一季度又疯狂卖金融买回成长股就是很好的示例,这使得大小盘股往往会出现“跷跷板”效应。

  大小盘股的“跷跷板”效应什么时候会结束呢,可能要在“注册制”启动以后,因为目前市场上的新兴行业股票仍然有稀缺性,对机构资金的容纳能力也有限,这导致机构资金需要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之间做切换,但随着注册制的逐步落实之后,会有大量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行业公司上市,对于机构资金的容纳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在注册制还没有落实之前,由于估值过高的小盘成长股对于机构资金的容纳能力将越来越弱,而股市又处于“蜜月期”之中,这会再次吸引部分机构资金从新兴行业回流到低估值的传统行业,使大盘蓝筹股再次迎来上涨。下半年注册制启动以后,随着新兴行业可供投资的标的越来越多,机构资金将更多地在新兴行业内部之间做配置的切换,而不是在新兴和传统行业之间做切换,这会使新兴成长股迎来更持续和长久的向上空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