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失德、失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比如,“新官不认旧账”、招商引资时先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 ...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失德、失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比如,“新官不认旧账”、招商引资时先用“空头支票”把企业“勾住”“圈起来”再“揩油”的“JQK”现象、公然“出尔反尔”等。(2015年3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无论是官员自己失信,还是政府部门缺乏诚信,类似事件时常发生被媒体曝光。正因为有了媒体的参与,加大事件公开力度,对涉事个人或部门进行施压,结果事情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许多政府部门的失信情况,并非无力解决,而且相关部门没有引起重视,无视群众利益,造成事情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政府部门失信的类型繁多,但归根到底,在于相关领导干部从内心不愿主动作为,不守诚信,当许多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自己并非责任人,就不愿多管闲事,或者“我的地盘我做主”,重新设置自己的规矩,使相关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现在民众的法治意识在增强,哪怕在面对政府、官员时,他们也敢据理争执,甚至采用极端方式维权。政府失信主要原因不在于相关制度,而在于官员的思想作风、党性修养。一个思想认识不到位,“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官员,他不会换个角度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真心替民众排忧解难,而更多的是我行我束,权力任性。相反,如果一个处处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干部,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想方设法替民分忧。民众又怎么愿意将事情闹大,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上!
对于公职人员的失信行为,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给他们戴上诚信“紧箍咒”。 把失信行为划分为轻微、较重和严重三个等级,每种等级说明的一清二楚,一旦有干部失信时,只需要与相应等级相匹配,进行惩处。这些?接地气?的禁令,对约束干部的失信行为,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干部带头讲诚信,政府才会有诚信,群众也会效仿,整个社会的诚信才不会遥远。 我们都知道,群众评价干部,首先是看干部的诚信度如何。干部的诚信度也是重要的官德。愿每一名戴上“紧箍咒”的干部都能做到有言必有行,尤其是对群众的承诺,更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只有群众满意了,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