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地信用建设屡有新动作,比如江苏省和广州市均将司机闯红灯、醉驾行为列入失信记录,此类行为将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新规旋即引起争议,不少人直呼 “没想到”,更有人认为此举太超前,有过于严厉之嫌。 ...
近来,各地信用建设屡有新动作,比如江苏省和广州市均将司机闯红灯、醉驾行为列入失信记录,此类行为将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新规旋即引起争议,不少人直呼 “没想到”,更有人认为此举太超前,有过于严厉之嫌。
为何“没想到”?因为一提起失信,人们就会想到故意设局的黑心者;一说到联合惩戒,人们就会想到百般狡辩的“老赖”。印象中的信用黑名单是专为这些令社会容忍度达到极限者所设,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似乎是生活中的小事,这样的小事如果也留下失信记录,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而且这些行为会受到罚款、扣分等处理,再追加惩戒,是不是重复处罚呢?
其实,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在发达国家已是常态。在德国,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高于交通守规者;在美国,交通违规记录会永久性存入信用档案,在晋升、保险、求职等方面的负效应终其一生。当我国进入汽车社会,以信用约束驾驶行为其实是必有之策,更何况近十年来,我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以信用档案唤醒守法意识、规避开车中的任性,何尝不是保障公众出行安全的一剂良药。
“没想到”的背后是诚信观念的滞后。实际上,信用建设新规并非一味地拔高诚信标准,更为违规者修缮诚信水准提供了路径。江苏就规定,一年内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满60小时或因见义勇为被市级以上表彰为先进个人的,可对一般交通失信信用记录进行修复。有堵有疏,惩戒与修正相结合,充分释放了制度的善意。
正所谓“诚信无小事”,信用档案就是要让人有“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痛感,形成对诚实守信的正向激励。而信用档案越早走进生活,才能尽早消除“信用档案与我无关”的漠然,让信用由一种抽象的观念变成有价值的社会资本,转化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催化剂。
当然,不能一遇治理难题,就把信用档案当做灵丹妙药。有的城市曾想将行人闯红灯纳入不良信用记录,最后却无疾而终,原因在于操作难度大,条件尚不成熟。信用档案不完善,利用信用记录不规范,都会有损信用档案的公信力。唯有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撑,依照社会治理的轻重缓急及时回应公众的期待,信用档案才能如愿成为价值罗盘,引领公众一步步地登上诚信高地。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