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杜晓山:财税政策对公益小额信贷支持不到位

来源:网络 2014-12-28 21:29:16

  12月23日,由中和农信主办的微聚2014第六期“资产证券化,公益小贷的融资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和讯网对论坛进行图文报道。中国社科院贫困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晓山在论坛中表示,公益小额信贷的发展在外部来看有三 ...

  12月23日,由中和农信主办的微聚2014第六期“资产证券化,公益小贷的融资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和讯网对论坛进行图文报道。中国社科院贫困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晓山在论坛中表示,公益小额信贷的发展在外部来看有三个约束条件:一是没有适宜的法律地位,名不正则言不顺;二是融资难和融资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公益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组织也同样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外部环境对这类小额信贷组织的政策支持不到位,这种支持包括人才、资金、财税政策等等。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各位下午好,我的发言主要想从公益性小贷资金来源的利弊得失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呼吁一些政府政策的支持。我谈的这一部分的问题,如果我们中国政府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我们的担心就没有了。就是因为至今,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探索还有很多。

  刚才刘克崮行长提了一个意见,他说草根金融体系的框架设计是三大支柱,两大支持。三大支柱是机构、产品和监管,两大支持是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公共服务。我看了一下他提的这几条理由和几个方面,机构、产品可能是我们机构内部的事,但也包括外部的事,包括机构本身允许不允许成立。但是其他的监管,政府政策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支持都是机构外部的条件。现在扶贫类的小微金融机构,中和农信刘冬文他们实际上是扶贫金融小额信贷组这么一个定位。实际上在这一块,如果是刘行长的说法比较合适的话,咱们都能看到我国外部环境怎样。为什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扶贫小贷,我把它称为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即公益性目的、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发展得那么缓慢?目前的约束条件和根源主要在外部,目前阶段,外部的问题是主要矛盾。不是说内部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不重要,很重要,中和农信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提高,所以才能走到今天。但是为什么我认为从整体上说,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组织发展得那么慢?为什么融资那么困难?可以说是外面的政策大环境造成的。

  在目前阶段,就我个人从事这个研究,包括一部分的实践,我认为中国小额信贷走到今天,从90年代初到今天是20年,实际上外部环境都很艰难,这是一个基本的评论。当然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好多了,但是仍然非常不理想,这是我想表明的一个基本观点。

  现在讨论这么多的事,实际上小额信贷的发展,公益性小贷或者扶贫类、可持续的市场化运作的小额信贷,它不需要外部长期资金援助的,可以做到像孟加拉乡村银行那样小额信贷组织,就是需要内部和外部一整套的框架来支持。今天会议我的发言主要讨论的议题不是外部环境,但我首先想到的,我们今天这个融资渠道问题的问题跟外部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目前的外部环境实在太有必要做出进一步调整了,这种调整现在远远不够,今天我点到为止。

  下面说一说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组织融资的可能性渠道问题。刚才我讲到,它的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有三个约束条件:一是没有适宜的法律地位,包括中和农信在内,加上其他的公益小贷,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正是因为没有适宜的法律地位,因此很多事情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无名,正规金融机构或什么单位都可以把你否决掉,说你没有这个资格,没有规定你合法的身份,我怎么给你融资或合作?没法办。我是搞农村研究的,举个比喻,现在农村不少人都是黑户,没有经过计划生育部门批准,你生的孩子户口上不了。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也一样,公益小贷组织户口上不了;二是融资难和融资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公益性扶贫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组织也是融资难、融资贵;三是外部对这一类小额信贷组织,政策支持根本不到位。包括人才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培养提升,资金、财税政策等等,基本上也是缺位的。所以扶贫公益性、又追求可持续,而不是政府长期补贴的小额信贷,我们叫公益性制度小额信贷,至今在我国,它基本上还是任其自生自灭的状况。

  二十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这件事情说了20年了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可以欣慰的说,“普惠金融”这个词被接受的情况为什么现在比过去好了?因为从中央到基层,对普惠金融这个理念越来越接受了,中央文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对小额信贷,它实际上是指对普惠金融中应服务最底端的那部分群体的金融服务,从2004年到今天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有关三农工作的那个文件,每年都提到小额信贷,或者是小微金融。但是就像刚才贝老师说的,对小微金融,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差别很大,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小微金融。真正服务到底端的这个小微金融,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贷款的这种小微金融,不知道正规金融机构,或者说监管部门懂不懂该怎么做怎么支持,也可能是不屑一顾。只有目的纯真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农民资金互助社在全心全意的践行。说到贫困村资金互助这一块,我认为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做了一件好事,真正在做扶贫金融这一块。那个贫困村资金互助项目现在合起来有50个亿元的规模,有2万个贫困村左右,主要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总的来说,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还说得过去,但是有一部分不行。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是合作金融、扶贫金融,应该要很好的保留下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将其发展成可持续的扶贫类的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千万不要再重蹈到今天已有20年的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任其自生自灭的覆辙。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是从2006年开始试行的,而公益小贷则已做了20年,前后加起来有几百个,现在除了冬文这100个外,好坏都算上可能还剩下100个,运作好的也就是二三十个,这是自生自灭的结果。做得好自己做,做不好自己灭,政府基本上没有大作为,消失了就消失了。然而,就像刚才刘克崮行长讲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孟加拉,人家可以做成格莱珉乡村银行那个样子,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做成这样?我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政府反思,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

  现在讲我们公益小贷组织内部的融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包括资产证券化,我听中和农信的同事们跟我讲,这是他们商业化融资里面成本最低的一种。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其他融资方法成本很高,其他融资渠道有什么?从银行借款,还要抵押担保,这是一种办法。另外,信托也可以做,融资成本都高于这个。中和农信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是年化6.4%,农信社借给农民的资金,大概正常的农户贷款是10%上下,各省和各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水平。公益性的小贷他们借来的是6.4%,再放贷出去,机构要养活自己一帮人和正常的运营费用,还要做到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否则的话全亏了,就不可能可持续的做下去了。你说他要放多少的利率?这就是一个问题。他都不要求资本回报是10%,只要资本回报1%和2%,你说要放出去要多少贷款利息?当然对农户借贷来说利息也要高上去。刚才贝老师说了,对农户来说他能承受,因为他从银行借不到。他如果能在银行借10%年息的贷款,为什么要到中和农信和其他追求公益性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小微机构来借更高利率的钱呢?因为这儿的借款是16%左右的年息,甚至可能还高一点。我能借到10%利率的为什么借16%的?借不到16%的,就到民间去借30%,甚至是40%,那就更高了。

  我们为什么利率下不来?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对于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我有些不同看法。对公益性小贷怎么利率市场化,我觉得值得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率市场化对,但是对扶贫的小额信贷,政策上不应该有所真正的合理的表现吗?你借出来给一个机构是百分之6点几,如果不是这个资产证券化,其他的渠道都是7点几。跟银行借,那个时候基准利率是6.5%,再加上1%到2%,或者是3%的担保你说多少?就是个利率和费用成本。做信托也比这个高,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信托里面是有公益信托那么一说的,问题是有人给你做公益信托吗?没有。就是完全按照商业市场化的规律,对公益性的机构按市场化的办法走,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没有开展对贫困农户的贷款业务,有也是个别的,而且寻租现象非常严重,规模非常有限。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这种模式是很好的,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它对贫困农户的贷款利率应该是在农信社贷款利率的基础上略高一点,这是合理的,因为这可以屏蔽掉富人。因为富人一看在中和农信这类机构借贷比在农信社借贵,而且还要分期还款,那我到农信社去借。农信社肯定借给他,因为是富人,可以有抵押,有担保,人家一看我是这个村子里的富人,农信社就借给他。但在我国目前,问题是做不到这点,所以这是我们大政策出了问题。

  对待这样的公益小贷机构,应该是政策性金融,或者是财政在某种程度上给他支持,他拿到的是低成本的资金,要求他去做扶贫的、低端的农户贷款,利率略高于农信社,不要搞得太高。搞得太高,现在不要说业外人士不能够理解,甚至是骂这些机构,包括中和农信,说你们是高利贷,骂他们是高利贷,那社会上什么不是高利贷?业内的人,从我来说,我是干这一行的,我也觉得对农民不公平,对贫困农民不公平。凭什么富人拿农信社的利率借钱,穷人要拿高于农信社几乎翻一番的利率来借钱?这是什么制度?我认为这就是不公平。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借给中和农信这样机构的利率要低,让他借出去的利率比农信社略高一点就行了。这就是从机制上防止了富人来侵占穷人的利益,而且穷人又低成本的获得了国家的资金,或者是公益性机构的资金,这才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是一个好制度、好机制的选择,我们做得到吗?本来这个事情不难,但是我们做不到,这是一个融资来源。

  刚才说了捐款,这是最简单的,但是这是有限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我刚才说的几百个,就是90年代国际组织外资为主的公益性小额信贷项目,一个项目/机构100万人民币左右本金的扶贫小额信贷机构,这个陆陆续续成立了几百个。但是刚才说了,自生自灭的结果剩不了太多,没有人关注它的可持续性。外国援助项目一般是三到五年,他就撤了不管了,在三到五年时间里面,他派外部的专家,给你无偿的技术辅导。但是人家就管到这儿为止就走了,就交给当地政府了,但是当地政府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我联想到2006年到今天的贫困村资金互助项目,这是中国政府自己做的事,一个村给15万资金,扶贫办有一整套管理制度,现在有50个亿的规模,2万个村。当然发展好坏状态不完全一样,但是我强烈认为,这是一个合作金融的现实基础,如果我们继续采取一个自生自灭的态度,这2万个村也就慢慢的消失了,难道应该让它再消失吗?如这样做,是极不负责任的!今年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特别提出鼓励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一号文件有三大段有关金融支持三农的话,中间这一段专门讲这个。这个合作金融,除了指发展现在全国各地的合规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合作社等类型的信用合作,我刚才讲的扶贫金融和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有政府财政系统和扶贫系统在支持做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这个保存下来,发展下去,作为一种落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贫困地区合作金融的一个最现实、最有基础的,也是有条件发展的一个保证吗?这是顺便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来这么一个事情。

  其实我刚才讲中和农信有人说它利率高,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段应碧会长就说我们确实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利率能够再低一点?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这是个问题。好事怎么能做得好呢?能不能低一点?这主要不是我们自己的事,这是外部环境的问题,是政策支持的问题。那时候我跟刘克崮同志说,他是行长,给中和农信他们2个亿的授信,我说你的利率太高了,基准利率6.5%。他说我们也得活,我们不能赔钱给。这个就是中央财政的事了,或者是政策性金融的事,你就要承担这个事情。然而,这些都没有考虑和解决。国开行的借贷条件是必须是基准利率6.5%,借不借就是这些,这还是最讲社会责任的。还要两到三个百分点的担保,还要有这个。其实在国际上最有经验,运作了小几十年的,就是各种对只放贷不吸储小额信贷机构的批发基金,这个经验在国际上做扶贫的也好,做我国现在小贷公司的这种,做小微企业的,都可以用批发基金的方式。当正规金融不能够很好的支持这些刚刚产生的,处于初创期的这些机构的时候,批发基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如果后面你的正规金融能够接得上,而且政策比较合理的话,那我批发基金的功能就可以慢慢的消退,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国家没有运用批发基金这个经验。

  刚才说孟加拉做得好的是乡村银行这个扶贫小额信贷机构,是公益的可持续的,小额信贷的。孟加拉还出了一个批发基金,叫PKSF,这仍然是一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专门针对公益小贷的,或者是扶贫小贷、零售小贷的批发基金机构,这个也是极其成功的。它的背景是政府支持,政府派人进去,财政部拿钱,央行以非常低的利率,甚至是无息的资金放进去,财政是拨钱。因为他本国是一个穷国,所以世界银行,联合国系统赠给他也行,低息贷款也行,用这一套机制,就解决了不是银行类的扶贫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和能力建设问题。我刚才讲了,法律地位、融资和能力建设,PKSF解决不了这些小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但解决了后面我讲的两个问题,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解决了,给你技术支持,针对不同的机构采取不同的办法,你成熟度高了,我利率也高一点,但是让你能接受,可持续。刚刚初创的,我利率很低,而且我还能做到自身的可持续。有政府的背景,这个基金就在这儿。正是有政府的背景,所以很多的私营机构如果想做一点公益的,就把钱投在这儿,不用费力找一个一个的零售小贷机构。放在这个基金,由它统一的考察全国范围谁好谁不好,这儿都有评估和支持的一套完整的机制。

  这一套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在2000年就在媒体上介绍这个经验,包括我跟财政部的同志也谈这个办法,财政部有些领导接受,但是咱们的环节特别多,到某一个环节卡住下不去了。其实这些很多好的东西,我们这样的国家不能够做到,确实我们内心是非常纠结。一个这样的社会,我们讲的是普惠金融,讲的是共同致富,或者帮助弱势群体,缩小差距。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行为能不能表现得更扎实一点?更实际一点?

  刚才讲到信托和企业债券,信托我刚才已经讲了,中和农信的同志大概咨询过,成本比较高,所以他们没有再做,当然再细致的我没有问。企业债券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做,中小微企业可以做,但是那个成本也不低,而且从目前来看,目前公益性的小贷机构还没有,因为从管理上来说,中和农信是最好的,或者是最好的之一,所以别的小贷要再去谈这些事更难。所以现在能做到这一块,是因为他们的资产质量得到了认同才能够做资产证券化。

  再往下走,融资的渠道就是贝老师说的,走到二十一世纪可能要和互联网金融联系起来,那就是P2P或者众筹之类的。P2P实际上过去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就是宜信的宜农贷实际上是一种,中和农信也在搞自己的P2P,但是目前我得到的信息,只在员工内部集资来做这一块,没有到社会上。现在有一个社会上的,自身说想做公益P2P的,来帮助公益小贷融资的,两个星期前有一个机构,也是做商业出身的人,有两个人,也有国际金融背景的来找我,说可行不可行,说了很多。后来他就说我这儿融资的如果是公益小贷机构通过P2P的形式,借贷的要7%的年利率。我说你7%给刘冬文他能接受,但是已经很不低了。你给别的公益性小贷,都是小规模机构的,它的规模要比中和农信小的多很多,你用7%谁敢借?我刚才讲了,我们融资贵的问题没解决。他说我这是公益的7%,我要是不公益的,那就是10%以上。7%我就已经够公益了,我说你这个公益的,没人借,你要跟我讨论的话,我认为不行,你自己试试,你去找公益性小贷机构谈。

  当然这是民间行为,不是政府行为。他说我要做社会企业,我来帮助融资。就我的观察,当然我说这个也不是你的责任,最主要的还是政府的支持,有这种环境,你愿意来做这个事是好事。你如果是个大老板,或者能够从大老板那里筹资,你就是来做这一块公益的。你做公益就低一点。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孟加拉乡村银行与达能公司合作做社会企业。达能是纯商业公司,因为尤努斯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于是达能的老板就找尤努斯,说我来帮助你,咱们俩搞一点什么合作,尤努斯说你愿意帮助我做社会企业吗?但没有回报。他们两个谈的结果是达能同意了,他为什么同意?是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或社会责任。那是个跨国公司,赚的有的是钱,给你融资几千万,搞一个酸奶公司,做酸奶的,达能是乳业公司,乳业是他的专长,我给你几千万,给你投资。尤努斯说,你给我贷款,咱俩说个条件。你贷给我这么多钱,5年到期了你拿走,只能说你投入多少钱拿走多少钱,一分钱的利息都没有,通货膨胀率都不能算进去。

  举例说,现在投5千万,5年之后通货膨胀率,一年是2%的话,10%就上去了。你说我还要加上10%,这个是不可能的。5年之后就是5千万,你干不干,达能老板说我干。他为什么?是为了形象好,因为5千万对他来说不是事,他可以赚几十个亿,5千万算什么?白送给你也是5千万,更不说我5年可以把这5千万拿回来,我只是没有收益而已。所以这个社会企业和美国、欧洲的那些社会企业还不是一个概念。尤努斯说的社会企业,英文是Social Business,他说和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不是一个意思,那个是可以有收益的,只是收益少。我这个你要跟我做,咱们讲清楚了,一分钱回报没有,不做就算了,做就这么走。所以尤努斯那个银行本身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他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企业,做其他的产业,刚才讲的酸奶、还有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000061,股吧)养殖业、纺织业等等。他们现在纺织业成本很低,在中国的很多纺织业都跑到他们那里去了,非常便宜。酸奶他为什么能做得便宜呢?就是因为保证质量,但是简包装,酸奶比如赚5毛钱,他可以做到这个,保证质量没有问题,只是简包装,成本低,而且用的是贫困农户做工人,贫困妇女的工资待遇可能就会比城里招来的人工资还低一点。这个我没有考察过,总之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这就说明社会企业是可以做的,问题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做到。至少社会企业这个理念有些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社会现在对这一方面的事情,真正在践行上可能差得太多了,这跟一般人对这个事物的理解支持和政府对这一类事物的倡导不足也有关。

  批发基金和P2P的事情,宜农贷现在做得怎么样我不敢说。大家都知道宜信,宜信是商业性的、赚大钱了,他做得好不好对不对,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宜农贷知道我们支持公益性小额信贷,唐宁来找我们的时候说宜农贷是这样,公益性小贷的客户没钱,他把客户的需求贴在网上,社会上有公益心的人可以投,可以满足他3千块钱,5千块钱的需求,也可以投几百块钱,可以大家凑。例如有3个客户,一个要5千,一个要1万,一个要3千,你可以一个人投,把这三个都包了,也可以只投一个客户甚至更少。但是你的回报很少,你的回报只有1%到2%,就是一年以后本金给你,你拿1%到2%的收入,这是宜农贷。我说这个事情可以做,他确实做了,当然后来做得怎么样我没有参与,我们推荐了不少的公益性小贷机构给他,他确实和其中的一些公益性小贷机构就这么做起来了。他当然自己直接做不了,他就把公益性小贷推荐的客户到他的网上一发布,满足了这个钱就到了公益性小贷那里了,就按照公益性小贷的模式去运作。其实这是一种方式,当然现在的众筹还有网上银行,这一套互联网金融的做法,其实都是到最偏僻的地方,正规金融机构做不下去的地方,网点不能覆盖的,机构设置要亏损的,都有很多办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至少缓解这些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渠道,也是可以做的。

  我认为还可以搞资金互助,这也是一个资金来源。中和农信现在没有做这个,举例说,我看有些公益性机构在做。比如公益性机构有一笔不多的钱,利用尤努斯他们的模式在放贷,因为融不到钱,就在村一级对一些贫困农户说服动员他们,你们组成自己的资金互助。你们先在自己内部利用这些互助资金周转,指导农户运作良好后,如钱不够,公益性机构有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不够的时候我再贷给你。这样的话,就等于把两层机构结合起来,这实际上在我们国内已经有这样的机构在运作了。当然运作的好和不好,状况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一种方式,就是解决一个外部融资太贵怎么办的问题,就用这种方式解决一个资金来源特别有限的一种办法。

  其他的就是社会资本投资者,例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刚才贝老师说国际上有那么多的渠道,但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小贷公司发展得很兴旺的时候,就是在4、5千家左右时,现在发展到8千多家了。有大量的国际资本跑到中国来考察,他们对公益不感兴趣,他们对商业性小贷公司很感兴趣,因为那是纯商业的。但是我今天看到的,没有几家真正落地的,他们看来看去还是认为中国的环境不行,赚不着钱,连商业的都赚不着钱,他还投公益吗?我看很多当时国际上,美国和欧洲的都打着社会投资基金,Social Investment Fund,但是是一个渠道,没有落下来。他认为中国的环境,包括能赚钱的机会不多,这是他们的观点。确实对于他们的投资者来说,回报率要在10%或者是20%,如果是纯商业的,要在30%。公益的我问过,你们的社会投资基金回报要求多少?回答是10%,做得到吗?我觉得难。刘冬文他们现在都做不到这一条。这么大规模的做不到,别的小机构还能做到吗?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不感兴趣。真正的社会投资我看国际上那些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可能不容易,也不是说绝对不可以。例如长期入股,或者说债权融资,或者说股权融资,这都是可能的。但是他仍然需要外部环境,或者说这个机构自身的水平,或者说你的规模。因为我们的小贷公司只许在一个县里,发展不大,在一个县里能发展多大?几个亿、十几个亿了不起了。人家的城商行、农商行都是几十个亿、几百个亿规模,都没投,也许是没让他投。

  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确实认为要靠社会上有这个意愿想帮助穷人的,同时也要有这种公益的理念和技能,像冬文他们的中和农信和做得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不管外面怎么样,我就按照我认定的方向做下去。

  还有一个就是我强烈的呼吁,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拿出实际的行动来支持这一类机构的发展。前两天荷兰的女皇来了,我们参加与她座谈的那个座谈会,德国复兴发展银行的女士也参加了那个会议。她说记得10多年前就在中国,我这次又来了。你们在今天这个座谈会上谈的这些问题,10年前就在谈,怎么今天还在谈这些事?她说你们的环境没变。外国人都看得明白,你们这些问题早该解决,怎么还没解决?我说我们确实需要,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内部和外部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有位才能有为,同时反过来说,有为才能有位。所以从内部来说我们要争取有为,争取到我们的地位。而从政府宏观的角度来说,是你要给他合适的地位和位置,让他去做政府真正愿意让他去做的,政府支持的事情,让他更好的发挥作用,这就是内外关系的一种辨证关系。

  我就说这些内容,谢谢!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对全球共享单车监管三种模式的思考


互联网 2017-05-27 12:01:21

山东16家A级景区被“摘牌”


网络 2015-04-07 08:14:46

堵“毒”快递寄收要看身份证?


网络 2014-01-08 15:16:1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