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员正在从“蛟龙”号采集到的硫化物样品上提取微生物(12月26日摄)。这是“蛟龙”号采集到的海底硫化物样品(12月26日摄)。 新华网“向阳红09”船12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6日在西南印度 ...
新华网“向阳红09”船12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6日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第88次下潜科考,这是“蛟龙”号在印度洋首次执行科学应用下潜,采集到硫化物“烟囱”碎片及岩石矿物样本20公斤。
硫化物“烟囱”也称“黑烟囱”,其成因是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一样堆积起来。硫化物“烟囱”作为一种海底矿藏日益受到关注。
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向阳说,东四区时间12月26日7时26分(北京时间11时26分),“蛟龙”号开始下潜,9时25分到达预定深度,15时抛载返航,17时33分回收至甲板。本次下潜“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3782米,水中时间10小时13分钟。
这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搭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肖湘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工程师张同伟。下潜中进行了潜水器系统状态复核,完成了测深侧扫系统功能复核,初步探查了非活动硫化物区域范围,在非活动硫化物区域内进行了现场地热、溶解氧测量与取样,获取了硫化物“烟囱”碎片及岩石矿物样本20公斤,还进行了大范围环境参数测量与近底海水采集。
“我们还采集到了海底沉积物样品,这对海底热液区微生物研究很有价值,”肖湘说。
根据现场指挥部决定,下潜结束后“蛟龙”号母船启程奔赴新的作业海区,预计29日晚抵达。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为期120天。这是“蛟龙”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和距离最远的一次征程,预计下潜20次。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