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财经法规,既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领导干部施政用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国约有18万名党员 ...
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财经法规,既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领导干部施政用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国约有18万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因违反财经纪律受到处分的超过12万人,占67%。
这些人大多数把单位的审批权、财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权力让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小金库”更是随时满足自己的贪欲。这既有理想信念动摇、道德底线失守、个人私欲膨胀等原因,更有财经法规意识淡薄甚至不懂不知问题。为此,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大力“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把财经法规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首先,财经法规是“剑”,用好方能有趋利一面。剑是“双刃”的,用得好利己、用不好伤己。财经法规是确保财力、物力、工程等安全运行的“双刃剑”。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财经法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特别是在经费预算、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等问题上,要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积极运用财经法规寻求政策支持,有理有据地进行依法处理,防止留下隐患包袱,制约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第二,财经法规是“铁”,谁碰谁流血。掌握财经法规,自觉严法守法,才能防止走进“雷区”、触碰“红线”。否则,像周永康、徐才厚等一大批高官,心中无法、权大于法、以身试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沦为阶下囚;“小苍蝇”也不例外,有的领导干部仅因几千元的私人接待、超范围差旅开支,违规违纪受到了纪律处分。这些都说明,无论官大官小,不管贪多贪少,胆敢以身试法,注定头破血流。
第三,财经法规是“线”,严格方能守住底线。一项制度就是一条防线,就是一道确保财经安全的“生命线”、一道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一道防止违规违纪违法的“警戒线”。要坚持党委理财制度,坚持按权限审批经费,多一层监督才能多一层防范;要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公示,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行政开支等敏感事项全都放在阳光下“晒一晒”,接受群众监督才能防止违规操作。
第四,财经法规是“网”,互不相通则罔。“网”和“罔”两个字,音同意不同,前者寓意网络,后者寓意迷惑。财经法规系统如同“网络”,涉及方方面面。财务、土地、审计和纪检等相关法规,每项法规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通、互为补充的,用起来要像网络一样互动联接。比如,开展审计监督,要以财务、土地、纪检等专业的相关制度规定为依据。学习运用财经法规,不能只局限于某个专业或单个法规,而是要全面了解、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否则,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容易顾此失彼、把握不准、处理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