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信用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但目前也存在若干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途 ...
解决好信用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但目前也存在若干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途径,促进信用理论研究和信用教育发展。(12月22日,《人民日报》)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时代,诚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文明水平的提高,诚信开始由道德领域转化为日常生活规范。由于背弃诚信的危害很大、影响非常恶劣,让诚信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逐渐成为大众的基本需求。市场经济时代,诚信开始逐步走向规范。
规范化的诚信,需要制度的“笼子”进行强行约束。如果说,在历史时期,失信的代价只是有损个人社会声誉;在现代社会,失信的代价则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个人损失:一旦面临失信,你的信用卡会被冻结,你的个人贷款会被限制,乃至于,你的出行都会成为头疼的问题。逐渐完善的关于诚信的制度,正在推动诚信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化约束。
要让这种约束成为“笼子”,除了国家制度性的规范,理论性的引领也相当重要。俗话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短时期看,可能是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很有效;但是,时移世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诚信问题势必会复杂化、多样化,一成不变的诚信制度,势必会带来诚信漏洞。
发展诚信理论,则给予了我们不断完善诚信漏洞的机会。从国家、民族乃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来看,只有健全理论,用理论保障制度,用制度推进理论发展,如此的诚信制度,才能具有不被历史淘汰的生命力。
如果将诚信制度比作一个“笼子”,那么,这个笼子的灵魂,就是诚信理论。而支撑和引导诚信理论发展的,则是一大批具有着专业化水平的“诚信人才”;我们需要这样的一批高精尖人才,去完善我们的制度建设;我们需要这样一批与时俱进的人才,去不断弥补各种可能出现的诚信漏洞;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批有素养的人才,去维持整个诚信体系的运转。
人才出自教育,教育成就人才。将“信用教育”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体系,就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树立诚信的社会权威地位;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手段,培育信用专业人才支撑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我们更需要通过教育手段,培育出诚信的理论“脊梁”,进而温润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形成支撑性的“核心堡垒”,让这个社会在诚信的约束下,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