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日发布的《中国信用观察》系列报告称,中国31个省级政府中约一半的信用状况在投资级水平,并有望在未来两年内(主要预期区间)保持投资级信用。 在12月2日标准普尔中国信用观察媒体见 ...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日发布的《中国信用观察》系列报告称,中国31个省级政府中约一半的信用状况在投资级水平,并有望在未来两年内(主要预期区间)保持投资级信用。
在12月2日标准普尔中国信用观察媒体见面会上,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钟良表示,中国东部大部分省级政府拥有投资级信用。
标准普尔并未对中国省级政府进行评级,但根据其准则,标普估计中国31个省级政府中约一半的信用状况在投资级水平,并有望在未来两年内(主要预期区间)保持投资级信用状况。快速的公共财政改革可能会加强这些政府所处的制度框架,以及它们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
目前标普对省级政府的信用观点是基于公开信息和数据而得出的。其中,东部10个省级政府中8个拥有投资级信用。中西部省级政府的信用状况分布于投资级和投机级。而东北三个省级政府呈现投机级信用特征,部分原因是财政透明度较低、预算表现较差以及流动性状况疲弱。
在标普的基准情景中,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未来两年整体放缓至7%左右,将削弱大多数省级政府的收入和触发逆周期支出,从而对其预算表现施压。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钟良表示,预计公共财政改革将改善中国省级政府的预算管理与债务管理。这会部分减轻未来两年经济增长放缓对其财政状况的影响。他还称,中国政府持续的反腐败以及更加重视法治会有助于财政财政体制改革计划的实施。
标普预计省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的改善程度不均。东部省份实施改革的步伐可能整体快于其他地区,从而导致它们与内地省份之间的财务管理实力差异扩大。钟良表示,目前只有东部几个省份的财务管理状况令人满意。
同时,标普认为,如果改革实施进程缓慢,则很多省级政府的信用度会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