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朝令夕改”、遇负面消息“先否后认”等行为,使地方政府频频陷入“不说被质疑、说了没人信”的尴尬局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多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务公开改革推 ...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朝令夕改”、遇负面消息“先否后认”等行为,使地方政府频频陷入“不说被质疑、说了没人信”的尴尬局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多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务公开改革推进多年,但在一些地方,由政务失信引发的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和质疑还在加深。
比如,经济领域借贷关系中的政府信用,本应是最牢靠的“金边信用”,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发展,导致债台高筑,欠债不还;有的地方“新官不理旧账”,“且借且发展”,只管借债不管还债;有的地方政府面对法院的还债判决,拒不执行,甚至把财政资金全部转移进专用账户、造成无钱可还的假象。一些群众将这种现象称为“官赖”。
而那些因政府拖欠债务、陷入困境的“政府债主”,多次讨债未果,不得不借高利贷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债务利息,有的不堪重负,甚至面临破产。“官赖”现象不仅损害了政府诚信,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四大领域34项重要任务,其中政务诚信居四大任务之首。受访专家和干部认为,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政府诚信出现危机,不仅会增加政府管理成本,更易引发群体仿效的社会消极作用,危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因此,警惕政务失信风险,有效治理“官赖”,是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迫切之举。
“言而无信”
成一些政府机构代名词
在中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遇到一些家住县城城郊的农民,听他们讲述了一个恼人的“闷亏”。
早年,县里征地拆迁中心和当地乡政府以县城建设规划需要为理由,要征收48户农民的102亩地,建设农资和农产品市场。按照乡政府和征拆方的口头承诺,农民们每户能获得一个面积128平方米、能建5层楼的宅基地;安置地位于市场周边,一层全是临街铺面。此外,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安置等方面,还有不少惠民安排。
面对诱人的前景,48户农民凭着一纸简单的集体安置协议,接受了旧房每平方米600多元的拆迁补偿,住进了狭窄局促、冬寒夏热的过渡安置活动板房,腾出家园支持这一“公益事业”项目。
然而,当他们在板房里苦熬了一年多终于盼来项目开工时,却从开发商处得知,政府原先承诺建设的大市场,在变更用地性质后已变成商品房楼盘。农民的安置房用地,被挤到了小区远离街道的一角,商业价值自然严重“缩水”,其他承诺也大打折扣。
为此,农民们集体上访并到工地阻工,与政府、开发商的矛盾冲突不断。他们气愤地对记者说,当初同意拆迁,是基于对政府“金字招牌”的信任。如今,政府种种美好的承诺都成了泡影,不少拆迁户成了种田无土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生活无着落的“四无”农民。
“党政机关尤应带头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官赖’不仅影响政府公信力,更给民众一种‘政府耍无赖’的印象”,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肖滨认为。
“发生负面事件后,官方‘三缄其口’或‘先否后认’,都会折损其公信力,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这折射出执法机制的缺失和监管的乏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信任透支,已经让公众对其产生质疑,而不及时公开信息和质疑心态的双重作用,则导致了“谣言满天飞、质疑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尴尬,这些对于政府公信力造成的次生伤害远远超过失信事件本身。
“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发布的权威声音遭受质疑,而一些‘小道消息’却广为传播,不仅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还有可能造成群众情绪失控,引发群体性事件。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伤害社会稳定的因素。”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晓日对记者说。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