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朝令夕改”、遇负面消息“先否后认”等行为,使地方政府频频陷入“不说被质疑、说了没人信”的尴尬局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多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务公开改革推 ...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朝令夕改”、遇负面消息“先否后认”等行为,使地方政府频频陷入“不说被质疑、说了没人信”的尴尬局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多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务公开改革推进多年,但在一些地方,由政务失信引发的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和质疑还在加深。(中国新闻网 8月18日)
政府部门的失信事件被频频暴之于众,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发展,导致债台高筑,欠债不还;有的地方“新官不理旧账”,“且借且发展”,只管借债不管还债;有的地方政府面对法院的还债判决,拒不执行,甚至把财政资金全部转移进专用账户、造成无钱可还的假象。 有的言而无信,对群众作出承诺时信誓旦旦,兑现承诺时东躲西藏、推三阻四,甚至对签字盖印的协议都能矢口否认,拒不认账。有的面对负面舆论“先否后认”,不敢认领,缺乏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只是敷衍了事,或是变相否认。
对于政府的如此种种,一些群众将这种现象称为“官赖”,不仅影响政府公信力,更给民众一种‘政府耍无赖’的印象,严重疏远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信则立不信则废。政府要高筑诚信堡垒,将诚信贯彻于各个方面,将诚信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将诚信刻于广大群众之心,重新树立政府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拉近党与群众日渐疏远的距离。对于债务,政府要按时按量清还,不能一拖再拖,更不能抱有大债拖小、小债拖无的耍赖思想,做到有债必还、还债必清、新官要认旧账。对群众做出的承诺,不管是按照先易后难,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都必须如期兑现,不能当着群众的质疑和拷问就趁英雄,事后龟缩作狗熊。面对负面舆论,如确实属实,要勇于认领、敢于担当,认真反省、及时整改,给自己一个崭新的面貌,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诚信,说易也易,说难亦难,关键看有没有决心和对“小节”的重视。
有的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这在群众工作中行不通,有没有诚信、对群众好不好,都能在细微之处见真情。因此,政府领导干部必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以最真实的情感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能做到不失诚信、不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