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征信,一张巨大的网和一个巨大的市场。 “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加强顶层设计,编制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 ...
信用与征信,一张巨大的网和一个巨大的市场。
“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加强顶层设计,编制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的话既说出了一个略显“惨烈”的事实,又预示着一个充满“想象”的巨大市场。
无论何时何处,惟信才能长久。在中国“9”与“久”同音,发改委和央行在9日这天召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恰是一种巧合。就在十几天前,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次会议正是对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
“《规划纲要》内容非常丰富,有六个部分,明确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34项重要任务。”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发布会上说。实际上,记者细读《规划纲要》后也发现,其内容非常丰富,但落到具体事项上,又较为集中。
例如,田锦尘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推动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实施统一信用代码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一个自然人、法人有多个信用代码,有多个主体标识,其信用信息就很难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
据田锦尘透露,根据国务院部署,目前公安部牵头提出了以身份证号为基础的公民统一代码方案,发改委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代码方案。
信用世界里还有一片蓝海——征信。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张子红的在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征信”的远大前景。
实际上,面对上千亿的巨大蓝海市场,我国的行业机构角逐已经开始。本报也就此做过专门报道。据悉,在今年5月30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示了13家提交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申请、符合形式要求的机构。
虽然目前中国市场的空间巨大,但发展阶段仍稚嫩。《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征信机构达到140家左右,总规模达20亿,相较于美国近800亿市场和日本40亿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