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创业型 检察官提醒: 检察官徐彤说,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找工作,更愿意自己去创业,这值得鼓励。然而,由于很多毕业生缺乏启动资金,往往对那些投资者缺乏抵抗力。本案的受害人之一小曼就 ...
懵懂创业型
检察官提醒:
检察官徐彤说,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找工作,更愿意自己去创业,这值得鼓励。然而,由于很多毕业生缺乏启动资金,往往对那些投资者缺乏抵抗力。本案的受害人之一小曼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徐彤说,其实,犯罪嫌疑人罗某的骗术并不高明,他之所以屡屡得手,利用的就是很多人“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商人,入住的是高档酒店,好像不会贪图受害人的几千块钱,实际上,这几千块钱就是罗某的目标。
徐彤说,毕业生尤其是想自己创业的毕业生,要想避免落入此类陷阱,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轻信陌生人,确定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不要向任何人泄露自己银行卡号和密码。
不明真相型
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女生小曼(化名)不想当“啃老族”,却又不想去干坐办公室那样“死板”的工作,而是憧憬着自己创业。
正在小曼一筹莫展的时候,她居然在街边遇上了一个出手阔绰的“贵人”。这名中年男子称愿意出50万,想与小曼合伙办个茶楼……难道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逛街时路边遇“贵人”
20多岁的小曼去年从沙坪坝某名牌大学毕业,父母就托熟人给她找了一份比较稳定,但收入不高的工作,可小曼对于这种天天坐办公室的工作,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她也不想当“啃老族”,而是想自己创业。
可说着简单,自己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呢?于是这半年多来,小曼还是东逛逛,西晃晃,创业的事一点都没有着落。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小曼约闺蜜一起逛解放碑,在步行街等朋友的时候,一名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上来找她搭讪:“小姐,你是重庆人吗?”
中年男子一口普通话,西装革履,自称是外地人,来重庆找朋友一起做生意,但由于不了解重庆,想找一位向导。在得知小曼是地道的重庆人后,男子马上拿出了1000元钱作为报酬,请小曼为他当一天的“导游”。
“天上真的掉馅饼了!有这么轻松的事儿?”小曼一口答应了下来,带着男子开始在解放碑闲逛。
说要开茶楼找合伙人
小曼发现,这名男士出手比较阔绰,不仅都是去高档去处,而且付账都是抢着给钱。
在闲聊间,小曼透露出自己想创业的想法。谁知此话一出,男子高兴地说:“我正要找合伙人呢!”
男子称他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投资,这次来重庆,就是想开一个茶楼,他愿意单方面出50万元,找一个合伙人。至于这个合伙人,可以不出钱,但必须负责照看茶楼的业务。
说到这里,小曼似乎比中年男子还高兴,“这不是白捡的便宜么?”
中年男子告诉小曼,马上让朋友从外地转账过来,但自己身上没有可以转账的银行卡,因此找小曼借一张。让朋友把钱打到这张卡上后,50万元“启动资金”可以马上到位。
因为有了前面的接触,小曼此时已认定这人就是个“大老板”,于是很爽快地拿出了银行卡。
拿到卡后,男子不仅询问了密码,还问小曼卡上的余额有多少。
“哎呀,只有1000多呀……还要多打点钱上去,才能转50万元这样的大额资金!”在男子的要求下,小曼马上打电话找到家人,暂借了3000多元钱转到卡上。
“大老板”是诈骗惯犯
男子说自己在渝中区万豪酒店有房间,于是就让小曼在酒店大堂里等,自己则急匆匆地到附近银行去转账,一去不复返。
不久后,小曼的手机上收到了短信,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4000多元钱,分几次被全部取光了。
直到报警的那一瞬间,小曼才从自己的“创业梦”中清醒了过来。
今年5月初,嫌疑人罗某被渝中区警方抓获。这名“大老板”,只有初中文化,来自万州区,已经是“二进宫”的诈骗惯犯了。
据警方介绍,从今年1月初到4月,罗某假借“外地老板”的身份,以合伙创业以及包养情人为由,成功骗取了4名年轻女性的钱财。
罗某交代,他先在这些受害人面前表现得出手大方,骗取其信任后,以大额转账合伙做生意为诱饵,骗取她们的银行卡,取走卡内的现金。
案例:临近毕业时,小蔡进入一家搭建虚假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公司实习。在其任操盘手期间,该公司以回报高、风险小、T+0交易、有实物作保证、买卖方便等诱使客户在该平台上进行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导致客户亏损达1000多万元。
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无争议。而小蔡在工作期间工资固定,不参与诈骗金额的提成,是否应该被逮捕成为审查焦点。
最后,经分管检察长决定,渝中区检察院当场宣布不批准逮捕嫌疑人小蔡。
检察官提醒:
承办检察官高斌提醒毕业生,在就业之前,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就业,这样的话,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不至于上当受骗;毕业生起码应当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
高斌还说,在参加工作后,毕业生也应当主动了解公司的业务内容,一旦发现公司可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应当及时抽身,避免越陷越深,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本案犯罪嫌疑人小蔡就是在发现公司的违法犯罪后,仍然心存侥幸,直至被公安机关查获。
渝中区检察院梳理了近期相关的案例,公布了大学生毕业季临近时的三类就业陷阱,提醒大学毕业生们要特别警惕。
误交损友型
案例:20岁的小周是铜梁人,离开父母独自在主城上大学。在校期间,小周虽不算成绩优异,但也考取了施工员证、安全员证。
大四实习阶段,小周四处求职,心理压力特别大,这时,他认识了一个叫“狗哥”的人。“狗哥”对他照顾有加,在他求职失败,或是心力交瘁时,总会请他吃饭、唱歌。
经过多次来往,小周认定“狗哥”就是自己的兄弟伙,甚至在“狗哥”的“鼓励”下,吸食毒品。
今年4月,“狗哥”突然请求小周帮他贩毒。小周想到“狗哥”平时对自己很好,怎么也拉不下面子拒绝,便答应帮助“狗哥”贩毒。
在贩毒过程中,小周被民警当场抓获。
检察官提醒:
检察官李舰洲介绍说,小周的父母都是老师,家教很严,读书期间的表现一直不错,他所学的专业就业面很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非难事。然而,他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便结识了“狗哥”这样的朋友,把吃喝玩乐当成兄弟情深,把一起吸毒当成有福同享,把帮其贩毒当成肝胆相照,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终于无法自拔。
李舰洲说,从学校到社会,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学校的环境相对单纯,很多学生刚参加工作时,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李舰洲提醒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交友圈,避免误入歧途。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