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者在上海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惩戒。这是昨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就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时传出的信息。 去年6月3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今年4月3 ...
失信者在上海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惩戒。这是昨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就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时传出的信息。
去年6月3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今年4月30日正式运行。市经信委透露,截至2013年底,全市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用事业单位在内的68家单位向公共信用平台提供登记类、资质类、监管类和违约类信息事项1200余项,可对外查询数据近3亿条,信息覆盖本市2400多万自然人、138万法人。
准确性差不足六成数据在更新
【委员询问】吕贵委员:信用平台信息有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的误差率是不是有一个控制标准?以后,如何进一步保障信用信息数据的准确?
【部门回应】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只有掌握了全面客观的数据,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信用状况,但是现在确实数据的实效性、准确性、全面性还有不少问题存在。目前68家确认提供数据的单位,实际只有59家提供。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的1256个事项中有数据并且能够更新的是735个,还有363个事项没有产生数据。另外,有158个事项数据还处于核实和准备提供当中。
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一旦发现提供部门的数据不一致,我们将会及时更正,如果查询人有异议的,将在20个工作日内解决异议处理。如果能够真正实现17个区县在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方方面面都能够用上去,在使用当中和数据进行对接和共享,大数据分析和核对才会提高准确率。
下一步将把“自然人库”和“法人库”相关信息进行归集,同时实现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有效对接,从而完整、客观地反映相对人的信用状况。
亟待完善失信法律标准需设定
【代表询问】市人大代表吴坚:信用体系建设是个多方利益相关方的博弈过程,有哪些举措让多方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得到保护?
【部门回应】市政府法制办:由于国家目前尚未出台社会信用法,导致政府、企业、个人在信用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作用和权利义务无法得到明确。同时,整个信用制度从行为的角度,涉及到采集、保存、查询调查,评估评级等也缺乏系统的规范。还有一些法律争议问题需要研究,如信用信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法律界限,如何设定失信的法律标准,如何对信用信息侵权造成的侵害后果实施救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