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认证变“认钱”是诚信社会构建的隐患

来源:网络 2014-06-17 22:49:26

  记者经过数月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6月16日 ...

  记者经过数月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0.53% 资金 研报]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6月16日《新京报》)

  认证是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符合相关标准。通常,这个认证标准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是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对进入市场产品的认可标准或底线,达到认证标准的产品是消费者所能放心消费的。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具有认证标准的商品慷慨解囊,具有认证标准的商品在市场上走俏,也正因为如此,生产企业都想让自己的产品具有认证标志。

  生产企业有这种心态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要凭真本事、用无懈可击的产品质量获取产品认证,而不能走旁门左道玩邪的。现在,认证变“认钱”,就是走旁门左道玩邪的,其后果非常可怕:伤害了认证的公信力,欺骗伤害了消费者,进而影响诚信社会的构建。

  认证变“认钱”更主要的责任在认证机构。一些认证机构想钱想疯了,放弃原则的坚守,只要有企业送钱来,就把认证当回报输送,甚至为不良企业玩旁门左道充当帮凶与“参谋”,已经毫无诚信可言。如果认证机构坚持原则,即使一些不良企业玩旁门左道也行不通。

  显而易见,治理“假认证”乱象,应主要对失责的认证机构打板子,从源头上堵塞乱象漏洞。当下,要对认证机构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整改,坚决取缔那些滥竽充数的所谓认证机构,提高认证机构的行业准入门槛,对违规企业和认证机构应给予“行业禁入”的严厉惩罚。实施黑名单制度,一经发现提供虚假材料、虚假数据等违规的认证机构,当列入黑名单予以重罚,让其付出沉重的失信代价;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的法律法规,把认证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考虑由国家牵头建立健全认证机构的权威监管部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