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一系列顶层设计,在努力构建一个信用 社会。 最近,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中国将建立以公 ...
社会。
最近,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发布。中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根据规划,包括以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
“诚”与“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激烈转型,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以前一直赖以维系社会运行的诚信、道德评价体系被不断解构。
近年来,失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一大顽疾。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更可怕的是,失信已严重侵蚀一个民族的基本伦理,以致“老人倒地要不要扶”都成了一个社会焦虑的难题。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这次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公众期待以此推动社会管理的规范和高效,全面反映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而建立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这项工作已有明确时间表。根据规划,2017年,中国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要过“共享关”。这需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下,各地各部门打破部门藩篱,做好政策衔接、上下对称,彻底消除“信息孤岛”,以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理想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当个人信息由以前的条块化和分割局面聚集为统一性的“信用代码”时,也意味着个人信息面临的泄密风险将会更大。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加强监管,确保存储海量信息的“道德档案”绝对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
可见,确保信用系统使用的有法可依,做到依法“征信”,避免奖惩功能异化为新的寻租空间,都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信用体系建设不能有缺位者,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对失信行为起到制约和威慑。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