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大市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余味中,一场比节前还要更大规模节后“促销打折”席卷而来。走遍市区的大街小巷、卖场小店,各大小商场、专卖店全力推出“全民疯抢、疯狂甩卖”、“全场低至2折”、“满就送”等字 ...
当广大市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余味中,一场比节前还要更大规模节后“促销打折”席卷而来。走遍市区的大街小巷、卖场小店,各大小商场、专卖店全力推出“全民疯抢、疯狂甩卖”、“全场低至2折”、“满就送”等字眼,一时间到处充斥着消费让利的氛围。节后消费狂欢已经拉开序幕,但对消费者而言,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商家永远不做赔本的买卖
冬去春来,各商家为了抛售鞋服类、皮革类、酒类等春节热销商品和季节性商品,一方面为了减少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盘活资金,不择手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利用普遍消费者趁于低价消费的心理,大打折扣牌,“超低价”吸引眼球。“满眼的2折优惠、买多少送多少,真的能激发内心的购物欲望。”普遍消费者均认为,一遇到如此的消费氛围,满脑子就充斥着“很便宜、更合算”等等不理性的消费欲望。但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永远不做赔本的生意,于是乎,就有如每年的“11.11”和“12.12”网购狂欢节后,不少缺乏消费理性的网民觉醒后,惊呼自己“上当”、“被忽悠”、“脑残”……
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
“真实告知”是市场竞争者应恪守的商业道德与义务,“禁止欺骗”也就成为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意见的通知》的解释:“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虚假优惠折价”是指经营者标示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本次优惠折价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
而现实中,商家在促销期间在商品吊牌或价格标签上所标注的“原价”或“优惠折价”,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虚设的,故意不告知真实的价格,绑架了商业道德。面对无序的价格秩序,价格虚高背后的大折率,消费者着实会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失去理性,无形之中就会“被消费”。
有些商家低价促销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遇到消费欺诈行为时,可以向工商或物价部门申诉举报。作为消费者,一定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各种打折信息所吸引,要理性消费,千万别让你冲动的心蒙蔽你的眼睛!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