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京东和好邻居分手背后:双方合作浮于物理表面

来源:网络 2013-12-08 14:12:02

  尽管好邻居便利店和京东商城的合作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但对双方来说,都成为一个在未来逐步实现O2O的好教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零售业态变得更为丰富且呈现交融的趋势,“好邻居们”也逐渐开启了新的变革。  ...

  尽管好邻居便利店和京东商城的合作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但对双方来说,都成为一个在未来逐步实现O2O的好教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零售业态变得更为丰富且呈现交融的趋势,“好邻居们”也逐渐开启了新的变革。

  新金融记者 王琳

  便利店互联网时代求生存

  在合作了一年有余的时间后,好邻居便利店和京东商城和平分手。

  这个消息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连锁业会议上被透露出来,当时参会的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作了一个简短而理性的总结——好邻居不可能成为电商企业,因为缺乏互联网基因,但运营要在互联网时代活下来。

  好邻居与京东是在2012年9月进行的合作,最初合作的构想是按照目前大热的O2O模式进行,合作方式是让便利店成为京东商城的货物自提点。

  用户在京东购物页面上选择在好邻居便利店自提,京东就会发给用户一个验证码,用户凭验证码到好邻居门店进行自提。好邻居总部每天去京东的发货点进行取货,然后货物随着好邻居自己的物流系统配送到各个门店。

  这与大多数便利店和电商的合作方式相仿,便利店的角色是自提点,按单收费。

  许多线下店和电商都在尝试性地进行类似的合作。

  以天猫[微博]为例,其旗下物流事业部在去年10月上线了“天猫社区服务站”,截至2013年5月,在全国共有6000多家站点,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嘉兴、宁波、武汉、深圳等22个城市4100多个便利店、社区物业建立网点。

  理论上来说,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多方面的诉求和商业构想。

  从消费者端来看,用户在电商网站下了订单,首先送达时间不固定,很有可能快递来了无法接收,另外,如果送到公司,就要带着包裹回家,包裹的重量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不如把货物送到离家近的便利店,可以确保订单的接收,也可以在下班途中就顺便带回家。

  从电商公司来看,设立便利店自提点可以解决许多成本:比如因为家中无人接收包裹而导致的二次配送的成本;再比如包装纸箱的成本,以好邻居为例,因为货物从统仓一起配送到各个门店,因此只需要用到装卸整体货物的大箱子,且这一箱子是循环利用的。

  而从线下门店来看,用户在收取包裹的同时也带动了门店的流量,与此同时也会拉动一些连锁的消费。

  这种似乎三赢的模式在好邻居和京东身上并没有获得成功。

  正如陶冶所说,即使没有互联网思维,也要让整体运营跟进互联网时代。因此好邻居不仅和京东合作,同时还和收货宝等公司合作,除此之外还在探索与团购网站和票务网站的合作。但这也造成了不同公司流程的交错,对接变得十分繁琐,对效率影响很大。

  而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对于便利店和电商公司来说,真正的难点在于传统百货和互联网的不同思维下的融合方式。

  “这是两种不同思维的企业在一起合作,京东作为互联网企业有种‘不靠谱’的因子。此外在合作过程中,遇到增加工作量,结算设备差异,自提点快件摆放等问题,最主要的是各自需求点不同。”陶冶坦言。

  思维融合是合作要点

  思路是决定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便利店和电商来说,“物理合作”只是浮于表面的,很难成功,实现“化学合作”才是最终的目标。

  浮于表面的“物理合作”会引发诸多的琐碎的问题。

  据了解,尽管好邻居作为京东的自提点,但实际每天单店接收订单还不到10单。

  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因为双方主营业务都不互相依存,本来就可有可无,再加上有些小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没有进展,因此和平结束合作。”

  京东给好邻居的发货形式是提供电子数据,而非提供数据接口,好邻居一直希望京东能够为其打开更多接口,但京东一直没有打开。另外,在货到付款环节,京东对好邻居的要求是既可以收现金也可以刷卡,但实际情况是,用户在好邻居自提货物只能刷卡,然后现金直接进入京东账户,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由于订单量少得可怜,又要浪费物流和系统资源,一年的实践证明,好邻居和京东的确没有继续合作下去的必要了。

  “我们一直试图将便利店从仅仅是卖东西这一概念解脱出来,它可以是信息的入口、人流的入口,甚至可以作为货物的周转。对于大物流时代,好邻居自提点的属性虽然并没有渗透到顾客家这样的微循环,但已经是整个链条的具有相当价值的末梢循环。”曾在京东任职的好邻居副总经理毕震这样说。

  因此在结束了和京东的合作后,好邻居又探索性地和当当网[微博]进行合作,合作初期选择了10家门店。但虽然改换了对象,其模式和与京东合作时依然是相同的。

  顺丰[微博]速运有限公司管理总监曾分析,便利店需要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需要增加客流量实现关联销售。便利店希望能成为物流的派送和收单点,以及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但难点在于,如何满足消费者灵活便利体验,如何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便利店作为自提点,服务将受制于各便利店的服务水平。

  这也是“好邻居们”和“京东们”合作一开始就要考虑的问题。

  “拿京东来说,它在北京5号、10号线共20个地铁站开通了自提服务,许多小区也设置了自提点,这才是真正适合自提合作的地方。这些自提点有地理位置优势,同时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能成功。很显然,便利店和这些地方完全不一样。”上述内部人士称,“因此在和便利店的合作形式上就要有更多考量。”

  由此可见,便利店和电商的合作依然处在磨合期当中。

  电商落地化的难题

  但实际上,在海外市场,便利店和电商二者的磨合期早已过去,双方的合作以及用户习惯的形成已经十分成熟。

  在日本,这两者的合作模式被称为收发站模式,人们习惯于将物品邮寄到离家近的便利店然后自取,这样既避免了陌生人入宅的安全隐患,又方便用户顺便在便利店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或食品。

  但这种用户习惯形成的前提是——规模。

  只有线下店的布局网点达到一定规模后,便利店才会成为电商公司一个有效的、高利用率的自提点。

  在中国台湾,7-11便利店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快递网点出现。根据7-11官网提供的数据,单在中国台湾,7-11就有4861个店铺。数量之多再配合24小时的营业时间,7-11在中国台湾已经成为许多人颇具安全感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就为取货奠定了基础。

  规模化和强大的后台物流体系使7-11成为投放递送的网点。7-11将配送商品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生鲜食品四个类别,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一般实行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

  而回到好邻居和京东的合作,好邻居很难实现这样的社区网络化的辐射结构。

  这也就是天猫近期和好德可的便利店合作收发点的原因,好德可在苏浙沪有2000多家直营门店,尽管数量不敌7-11,但这一规模也可以基本满足苏浙沪用户的需求。

  北京便利店网络密集性不够,不只是好邻居,任何便利店在和电商合作方面都抱有慎重的心态。

  电商分析师王利阳对新金融记者说:“中国实体零售业重生的机会只能是电子商务,但中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电子商务之路显得更为不易。美国传统零售业效率极高、IT系统和物流都极为成熟,因此,美国传统零售企业可以快速地将之前的经验复制到电商业务中。”

  相对于美国,国内电商发展到今天,线下落地几乎已经成为必须提上日程的一个环节。这也就是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需要配送员点对点配送,因此配送员越来越多、一天内配送多次、交通压力、货品丢失、用户体验打折扣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些问题背后,还要极大地消耗电商公司的人力和运营成本。

  自提点可以极大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显然地,自提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来,尚需要时间培育用户习惯。

  “与便利店合作是希望对方起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功能,从京东的业务上来看自提并不是主要模式,消费者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便利店空间有限,同时便利店空间是商业价格,扩充空间做配送不划算,做大了就没法做,再做大了不如京东自己做,只能是补充。”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物流规划师侯毅表示。

  全渠道区域零售构想

  目前一个有趣的趋势是,线下店铺为了追赶互联网的步伐都在尽可能地尝试电子商务,而原本就携带着互联网基因的电子商务公司则在苦苦寻求线下落地之策。这些都在验证着商业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之势。

  不管是好邻居,还是京东商城,在合作方面的探索都是为了多渠道与用户进行沟通。

  商务部《2012年度零售业发展报告》指出,零售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零售企业转型升级,全渠道经营模式日趋明显;实体店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零供关系日趋和谐;零售企业跨区并购提速,行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业态不断创新,注重品牌建设;逐步实现集约化、绿色循环发展。

  从沃尔玛计划3年内开300家社区店,到华联计划5年内在国内开五千家门店,再到亚马逊[微博]推动线下实体店建设……零售巨头的介入都证明了未来的零售方式将包括线下店铺、网站、手机App、直邮目录、电视等,也可以称为全渠道零售。

  这为未来人们的消费生活带来许多想象空间。

  以此为例可以推断,在线零售商和地面零售商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通过线上线下的邮寄融合,两者的流量也将互相转化和带动。  “说一个较小区域内的全渠道零售的构想。”万商集团电商运营总监张陈勇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假设一个十万人的街道,以这个街道为单位,首先建立一个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的线下店,实体店以保本为原则,以略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返利至用户会员卡内,返利不可提取,只能购物,通过实体店的返利来带动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张。然后建立购物网站和手机App,同时吸引街道内的店铺加入网络平台,网上购物可以到实体店自提,实体店也可以提供配送服务。同时网站还可以配合街道小区信息平台(如出租房屋),来增加用户粘性。”

  传统零售方和电商公司正在努力培养用户习惯。

  例如近日在一个Hack Day科技活动中获得冠军的手机应用Miss Nev。这个应用意为Nevermiss a package,就是希望能请线下店铺来帮附近的居民接收包裹,店铺得到的回报是居民在店内购物。

  在全渠道零售的趋势下,作为渠道最末端的便利店,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