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北大荒集团侵占公司利润多年 截流金额至少30亿

来源:网络 2013-11-07 17:29:21

图片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大智慧(6.89,-0.14,-1.99%)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7日讯,土改概念股北大荒(12.77,0.02,0.16%)(600598.SH)11月以来股价涨势强劲,但二级市场表现并不能掩盖该公司不断暴露的历史问题 ...

图片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图片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大智慧(6.89-0.14-1.99%)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7日讯,土改概念股北大荒(12.77,0.020.16%)(600598.SH)11月以来股价涨势强劲,但二级市场表现并不能掩盖该公司不断暴露的历史问题。大智慧通讯社多方调查显示,作为北大荒主要营收来源的地租收入,每年被大股东“截流”达十几亿元,这部分收入始终没有写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大智慧通讯社在黑龙江实地调查发现,北大荒历年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实际收入至少缩水近50%。以2012年为例,其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实际收入减少了17亿元。(详见本社8月23日报道《北大荒调查:消失的17亿地租收入》)。

  据北大荒(下简称“上市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上述地租收入被上市公司大股东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下简称“北大荒集团”)“截流”。

  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大股东北大荒集团截流承包费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年大概有十几亿。”另有上市公司股东称,“北大荒集团侵占上市公司利润已经多年,截流金额至少有30个亿。”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地租收入,仅仅是北大荒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北大荒集团政企不分的积弊,造成北大荒上市公司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历史包袱,其与大股东之间的地租收入分配也因此陷入僵局。

  北大荒内部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上市公司希望“可以光明正大的处理”上述地租收入问题,但北大荒集团尚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北大荒集团总经理侯培耀就此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集团出面截流这个情况我不清楚,可以问问股份公司。”

  存续农场难题

  北大荒上市公司的地租收入,来源于旗下的16个农场分公司。这些农场分公司从北大荒上市之初开始,政企难分问题就一直贯穿始终,这为后来的大股东“截流”地租埋下隐患。

  1998年,北大荒集团发起设立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公司),集团持股66.14%。北大荒集团从下属的103家农场中,选择资产情况较好且相对集中的16家农场进行改制重组并注入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北大荒集团将上述16家农场中与种植业相关的资产及负债投入上市公司(成为后者分公司),而将非种植业务资产剥离后留在原16家农场中(隶属于北大荒集团)。

  所谓非种植业务资产主要包括:面粉厂、油脂厂、奶粉厂等经营性资产,以及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安局等非经营性资产。这部分资产被称之为“存续农场”,由北大荒集团经营和预算拨款。

  按照当初的约定,上述16家农场被划分成分公司和存续农场两部分后,实行机构、人员、资产、财务、业务“五分开”,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分开”无法严格执行。尤其在管理人员和资产、财务方面,分公司和存续农场之间难以划清。

  比如在人事方面。上市公司旗下16个分公司的经理,还需代行16个存续农场场长的职责。而这些场长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或分局党委任命,上市公司客观上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又比如在财务收支方面,存续农场的学校、医院、公安等社会化管理支出巨大,而本身的收入来源又很少--这就逼着存续农场场长从分公司的地租收入中截流。

  1998年北大荒上市之初,农地租金一年大约10元/亩,一年获取的农地租金1亿元左右。但近五年来,全国农地租金大幅上涨,土地承包费已成为上市公司乃至北大荒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据大智慧通讯社实地调查计算,2012年北大荒上市公司的地租应收收入达到37亿元。(详见《北大荒调查:消失的17亿地租收入》)

  上述北大荒内部人士透露,被存续农场“截流的资金大约占到总地租收入的三分之一,最近两年截流给存续农场的金额一年大概十几亿,算下来起码有30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存续农场员工人数,远远超过上市公司员工数。据北大荒内部人士介绍,以宝泉岭农场为例,该农场属于上市公司的员工占全体人口的25%,存续农场的员工则占到了75%。公开信息显示,宝泉岭分局总人口1.5万人。而这部分人的收入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土地承包租金。

  上市公司分公司和存续农场之间,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就单个分公司而言,其地租收入无法全额上缴上市公司,必须满足存续农场的生存开支。由此才形成了存续农场对上市公司地租收入的“截流”。

  政企不分症结

  “农垦集团属于厅级单位,所辖分局是副厅级单位,存续农场是县团级单位,分局要管理公检法医疗教育等,存在庞大的办公费用,但当地税收比较少,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地租收入。农垦集团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上市公司拿一部分。”一北大荒股东说。

  该股东所言,正是北大荒集团政企不分的真实写照。北大荒上市公司2012年财报显示,北大荒集团由农业部100%控股,而北大荒集团同时又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由“省部共管”,下辖9个分局。农垦总局和北大荒集团在人事上又高度重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官网信息显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王有国兼任农垦集团董事长,总局领导邹积慧、谭占龙、于春明兼任农垦集团董事会董事。此外,北大荒集团旗下各个农场的场长及企业高管,均由农垦总局任命。

  国家发改委东北司2009年的一份工作简报(总第284期)分析了黑龙江农垦总局的体制困境:“从总局到基层农场,各级机构不仅要承担产业经营管理的职责,还要负责辖区内的社会事务,加重了企业负担。”

  政企不分的另一个显著影响,是集团下属各农场陷入了城镇化的债务泥潭。

  今年8月中旬,大智慧通讯社记者曾实地走访上市公司旗下多个存续农场,当地的城镇化建设速度惊人。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开始,农垦人只用了3年,让1783个居民点从版图上消失,113座现代化城镇崛地而起,新建住宅面积为前60年面积的总和;城镇化率从57%提高到80%。

  高速城镇化“直接导致地方农场负债较多,少的农场欠2-3亿元,多的农场已经欠债达9亿多,只能靠(上市公司)分公司给他们输血才能存活。”上述北大荒内部人士透露。

  而农场城镇化并不属于上市公司业务范畴,在北大荒的财报中也从未出现。北大荒多位股东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上市公司是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并不是做福利工程,城镇化不应该由上市公司来买单,而农垦集团作为大股东,不应该“截流”本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股东的权益。上述部分股东声称,正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截流难题待解  在谈到北大荒集团“截流”上市公司收入问题时,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截流”问题很复杂,不仅是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历史问题,要真正解决得下很大功夫,上市公司要考虑公司利益最大化,但是作为北大荒集团也要考虑到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对于北大荒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是地租问题不断遭股民质疑,另一方面“截流”问题尚无解决办法。

  上述北大荒股东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实际上,股份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迫切希望解决截流问题,但由于北大荒集团的体制问题,股份公司并不能独立解决”。

  北大荒内部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透露:“上市公司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并且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处理:16家分公司将全部收入上交上市公司,大股东按64.14%的持股比例分红,分红的金额再转到存续农场进行社会职能开销,市值上去了,农垦集团照样赚钱”。

  至截稿时止,上市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设想,并未得到北大荒集团的回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