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由“蓝海”变成“红海”,信用贷便是其一。 林磊(化名)是某股份行深圳分行的客户经理,因为身处零售条线,他的工资一直 ...
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由“蓝海”变成“红海”,信用贷便是其一。
林磊(化名)是某股份行深圳分行的客户经理,因为身处零售条线,他的工资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最近几个月,得益于该行力推信用贷款产品,林磊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小微贷款给客户经理的返点是千分之二,这已经比其他业务高了,但信用贷款的返点是千分之八。”林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信用贷款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8%左右,最高可达20%以上。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工行、建行、招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行情,问诊)、中信银行(行情,问诊)、光大银行(行情,问诊)、渣打、花旗等银行均推出了信用贷款产品,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200万不等,年化利率则在15%~18%左右。
多名接受采访的银行业人士认为,银行发力信用贷款,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提速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另一方面也是对监管部门鼓励推动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响应。
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信用贷款的高额利息和资产质量表示担忧,在他们看来,高利率的信用贷款有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初衷。而在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下,尽管有高收益覆盖,但信用贷款的风险仍不容小觑。
“抢食”信用贷市场
过去连小贷公司也不愿涉足的信用贷款业务,如今却成了商业银行眼中的“香馍馍”。
随着商业银行不断下沉,小微信贷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玩过集中审批、联保联贷等各式花样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信用贷款。
“过去,我们做的小微业务绝大部分都采用抵押或担保贷款的方式。但这种模式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同质化也很严重,相比之下大行可能更有优势。”某股份行人士称。
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不少银行一直都有信用贷款产品,只是以前信用贷款大多集中在个人消费领域,而现在则越来越多运用在小微业务中,目标客群也从公司白领变为了小微企业主。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不少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例如,平安银行的新一贷、招行的信用贷、民生的畅易贷、广发的生意红、建行的善融贷、工行的小额便利贷等。
记者从各家银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家银行信用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200万不等,放贷期限通常较短,主要满足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需要。除了免抵押、免担保外,信用贷款还具有放贷速度快、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
以建行的“善融贷”为例,根据其网站上的介绍,该产品是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采取预授信的方式发放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可循环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贷款额度最高为200万元。
尽管信用贷款产品大都打着“无抵押、无担保”的宣传标语,但事实上,产品中也不乏一些“隐性条件”。例如,招行的“叠叠乐”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据招行的个贷客户经理介绍,尽管也是免抵押、免担保,但在申请贷款时,客户需要提供本市“有房、有车、有经营”的相关证明。
借道信用卡拓展业务
除了推出信用贷款产品,不少银行还借道信用卡曲线拓展信用贷款业务。
据某股份行总行零售部负责人介绍,本来国内的信用卡业务利润就薄,再加上年初下调了刷卡手续费,信用卡业务几乎无利可图,不得不开发其他收益来源。而转向“重资产业务”是一个大趋势,即通过信用卡渠道发展信贷业务。
“信用卡有支付和信用两大功能,只是以往我们时常用它的支付功能,而如今则是进一步挖掘了它的信用功能。”他表示。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经有不少银行推出了信用卡贷款产品,如华夏银行(行情,问诊)的易达金、中信银行的信金宝、光大银行的易快发、民生银行(行情,问诊)的慧聪新e贷等。此类产品大都无需担保和抵押,符合条件的客户凭信用卡就可贷到30万元甚至更高的额度。
以华夏银行的易达金产品为例,据华夏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该产品的贷款额度一般为个人月收入的10倍,贷款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不过个人具体能贷到多少要经最终审批才能确定。
他表示,客户申请时需提供工作和收入证明、银行工资流水账、近6个月住房公积金明细等。如果还能另外提供房产、汽车、银行等金融资产证明,贷款额度会更高。申请成功之后,待贷款申请获批,贷款金额将直接转到银行储蓄卡供客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