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3年8月7日 — 中国汽车市场仍对国内外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近期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信用观察:中资汽车企业:顺势而为者才能缩小与外资巨头的差距》的报告中如是表示。该 ...
香港,2013年8月7日 — 中国汽车市场仍对国内外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近期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信用观察:中资汽车企业:顺势而为者才能缩小与外资巨头的差距》的报告中如是表示。该报告认为业务增长的关键在于调整发展战略。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孔磊表示:“我们相信,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及较低的乘用车占有率将继续支撑需求。我们预计2013年乘用车销售将增长10%-15%,这低于截至2011年10年内较高两位数的增长率。但与其他主要地区5%或更低的增长率相比仍然可观;但唯一的例外是美国,今年以来该地区销售持续强劲。”
该报告指出,在外资汽车企业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资企业的合作伙伴之后,多家私营中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致力于自有品牌开发。汽车行业整合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实力更强的本地制造商,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孔磊表示:“国内企业将能通过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组合或者节省研发成本。这最终会转化为较强的竞争实力,体现为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基础的降低。”
目前外资汽车制造商受品牌认知度和标准较高影响在中国拥有竞争优势。缺乏技术创新和具有知名度的自有品牌是中资汽车企业的致命缺陷。
孔磊表示:“由于技术、环保标准和消费者偏好的快速变化会提高对资本的需求,小型汽车企业的竞争地位可能较以往更为弱化。表现弱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可能陷入财务窘境。”
该报告表示,如果本土品牌的汽车企业无法缩小与全球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差距,则前者在广义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今年将降至4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