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卡遭盗刷 怎成“刷了白刷”?

来源:光明网 2012-04-19 10:53:27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和Visa近日已客户资料遭窃被置于舆论风口。Visa全球企业风险官艾睿琪(Ellen Richey)4月17日在京承认,Visa信用卡客户资料3月初被黑客窃取,已涉及150万个账户。而早在2005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和Visa近日已客户资料遭窃被置于舆论风口。Visa全球企业风险官艾睿琪(Ellen Richey)4月17日在京承认,Visa信用卡客户资料3月初被黑客窃取,已涉及150万个账户。而早在2005年,黑客入侵曾酿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用卡泄密事件,超过4000万张信用卡的资料外泄。(4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信用卡用户资料泄密,对于包括卡组织、用户、银行都是一场噩梦,但首当其冲受害的无疑还是用户本人。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资料便能制造伪卡,进而大肆盗刷,从而给持卡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信用卡盗刷案件也呈现高发态势,除了加强防范,持卡人更为关注的是,一旦发生盗刷,损失将由谁承担?

长期以来,坊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如果信用卡设置了密码被盗刷,银行就不负责赔付;而无密码被盗刷,银行就负责赔付。以至网上盛传“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然而来自央视的调查则显示,国内部分银行对于无密码信用卡被盗刷并不负责赔付。这不免令持卡人更为担心,如果遭遇盗刷,岂不是“刷了白刷”、只能自认倒霉?

目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专门针对信用卡持卡人、发卡银行和刷卡商家的责任给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信用卡盗刷后,一般都是持卡人、发卡行和商家一起来协商,达成赔偿协议。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永军指出,信用卡遭盗刷,也应遵循民事纠纷的处置原则,即谁有过错谁承担,按照过错程度来承担赔付的比例。由于相关案件各不相同,被盗刷的过程也各不相同,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所以“无密码被盗刷银行就负责赔付”其实是一种很笼统而不准确的说法。

那么,这个说法既然不靠谱,难道完全是空穴来风么?查阅国内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不难发现,其中还真有类似的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以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证为有效凭证。也就是说,设置了密码的信用卡如果被盗刷,责任由持卡人承担;而不设置密码、只凭签名交易的信用卡被盗刷,银行或商家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然而,央视记者在调查中以持卡人的名义向银行咨询,根据几家银行客服人员的回答,有的银行在现实中的做法与条款上的规定并不一致;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直接申明“不负责赔付”。这个做法可就值得商榷了。虽然现实生活中,很多用户信用卡被盗刷,是与自身保密意识不强、商家收银时核查不严格有关,但银行在没有进行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就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无疑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

我们当然无意苛求银行包揽不属于自身的责任,那就应该在信用卡章程中向用户做出清晰明确的权责界定说明,以及相应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否则,在条款中留下类似的模糊空间,即便不是有意塞责,也难逃误导用户之嫌。听任持卡人遭遇“刷了白刷”,最终打击的是用户对信用卡消费的信心,消磨的是对银行业的整体信任。此中得失,不可不察。

当然,防范和打击信用卡盗刷和欺诈犯罪,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这其中,银行同样责无旁贷。包括加强对客户资料的保管,努力杜绝外泄渠道,避免重蹈Visa覆辙;同时,提升信用卡的安全级别,例如推出更加安全的芯片卡,增加信用卡风险预警能力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