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的“不良信用记录”
来源:重庆时报
2012-04-12 12:00:13
“这是让我们背了黑锅!”昨天下午,家住南坪的严女士接到我们的电话时,语气有些激动。 严女士今年60岁,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昨天,她将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告上法庭,诉状理由是名誉侵权。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让我们背了黑锅!”昨天下午,家住南坪的严女士接到我们的电话时,语气有些激动。
严女士今年60岁,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昨天,她将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告上法庭,诉状理由是名誉侵权。
这,是怎么回事?
延期交房,只好退了
昨天下午,我们在南坪见到了严女士。她说,事情还要从10年前说起。
2002年,严女士以儿子的名义,在南坪经开区购置了一套约130平方米的房子,房价为1800元/平方米,总价233100元。
“购房的首付款需要6万的样子。”严女士说,由于差首付款,她将原来住着的60多平方米的房子卖了,并与买方约定,等新房交房时,就搬出去。得到了买方的定金后,她将首付款交给了开发商。
与此同时,她还用儿子的身份证向某银行办理了按揭贷款,贷款金额为186000元,借款期限30年。同年4月,严女士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
“签了合同后,我们就等着按期交房,然后住进去。”严女士说,但2004年到了约定的交房期,开发商却推迟交房。
“我们哪里等得起嘛,之前的房子也卖了,别个也催着我们搬出去。”眼看无法按时交房,心急的严女士只好退房。
退房时,按照严女士的说法,自己将所有的手续原件都交给了开发商。“《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都交给开发商了。开发商也把首付款退给了我。”严女士随后另外买了一套房子,很快搬了进去。
“还没还贷,不能贷款”
2006年,严女士想给儿子买套房子。交了订金后,她用儿子的身份证去银行办理按揭贷款。
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不能贷款。“他说我儿子在银行还有十几万的房贷没有还。”严女士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蒙了。
这时她才知道,原来自己退房后,开发商没有一次性把借款还了,还是以她儿子的名义,每月向银行还按揭贷款。
严女士赶紧找到了开发商,希望开发商能一次性将房屋贷款还清,以让自己能用儿子的名义重新贷款。
昨天,在法庭上,严女士的代理律师出示了一份《关于杨×在××银行贷款说明》,该说明书上写明:由于我公司资金的原因,未能归还其按揭贷款。落款时间为2006年12月20日,落款名字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我给他们打了无数次电话,才让他们出具了这个证明。”严女士说,拿到这份证明后,自己才在银行贷到了20万。
“不到半年,我就还清了这20万。”严女士说,自己当时炒股赚了些钱,就立马还了银行的贷款。“你看,我们哪里是不讲信用的人呢?”
“法院发来了传票”
此事总算告一段落,严女士一家人如愿又搬进了新的住房里。
但2009年11月,一张法院的传票又递到了严女士手中。“银行把我们告上法院,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还贷款了,到法院起诉我们,要求归还本金和相应的利息等,共计179870.85元。
原来,2008年后,开发商就没有每月按期向银行还款,造成了严女士儿子杨×有28期未还款的信用记录。严女士再次找到了开发商,随后开发商将相关利息和本金还给银行,银行从法院撤诉。
而银行向法院起诉后,给严女士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2010年,我想向银行贷款30万做生意,用儿子这套房屋作为抵押,但银行说我们有不良信用记录,无法抵押贷款。”
严女士向银行解释事情的原委后,银行并没有受理。“他们说必须要通过法律程序,来确认不良信用记录不是我们造成的。”严女士说,就这样,她把开发商告上了法院,同时银行作为第三人出庭。
严女士说,在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让自己多处碰壁,当初打算借贷30万投资公司,最后也成了泡影。“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以后我们都没办法贷款了。”
庭审焦点:
不良信用记录
是谁造成的?
昨天下午,这起名誉侵权纠纷案在沙坪坝法院公开审理。严女士和儿子都没有出庭,由律师代理出庭。
代理律师向法院提起诉求,要求法院判决开发商恢复名誉,并希望第三人银行能消除造成的不良信用记录,并判令开发商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
法庭上,原告代理律师向法庭出示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借款合同》以及开发商出具的《关于杨×在××银行贷款说明》等证据,证明贷款应由开发商还,是其未按期还款造成了不良信用记录。
昨天在庭上,针对原告出示的证据,被告代理律师对其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对证明目的表示有异议。
“开发商出具的这份证明,只能说明没有一次性还款,但不能直接证明不良信用记录是谁造成的。”代理律师说,被告开发商作为原告向第三人银行借款的担保人,在原告退房后,按月偿还所欠的人民币,履行了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
代理律师还说,自原告退房至2008年5月期间,被告以原告的名义向银行按月偿还贷款,直至原告拒绝配合被告归还贷款。被告多次催促原告无果,才宣布停止按月归还贷款。所以,不良信用记录是原告自身造成的。且被告在第三人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在原告的配合下,还清了原告在银行的所有贷款。
但原告律师辩称,直至2009年银行起诉时,原告才知道需要配合,才能让开发商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而此前,开发商并未告知相关义务。
银行工作人员:
一直以为是
原告在还贷款
昨天,银行的工作人员出庭时表示,他们对原告退房的事情并不清楚,还一直以为是原告在还贷款。同时,原告希望银行协助消除不良信用记录,银行无法协助。“征信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在银行征信采集的,我们无权更改征信系统。”
昨天,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本报记者 邓文婷
《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时,条例中规定,包括在贷款、使用信用卡、赊销、担保等活动中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的信息;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及执行的信息等在内的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超过5年的,征信机构应予以删除。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