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前一段有个“撑腰体”爆红网络,此事缘于9月下旬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一个表态。因为近年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关于做好事忐忐忑忑如临大敌,生恐助人反被讹的心态,如传染病一样流行于世,于是出现了不少老人倒地无人
前一段有个“撑腰体”爆红网络,此事缘于9月下旬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一个表态。因为近年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关于做好事忐忐忑忑如临大敌,生恐助人反被讹的心态,如传染病一样流行于世,于是出现了不少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怪象。
正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吴志攀旗帜鲜明地力挺学生做好事,并表示如果因为助人而被讹诈,校方将提供法律支持。此番言论暴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校长撑腰体”。一时间各种版本的“撑腰体”喷涌而出。
估计北京大学校长也很同意上述说法,日前,在一个论坛上,周其凤表示,北大学生扶跌倒老人如遭讹诈,北大一定支持,“北大有法学专家,也可募捐来救助,还可以从舆论上来支持”。但是,仅是校长撑腰,舆论支持,显然还不够,而且这也仅仅是局限于一校一时,而无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会发现个体的呼吁和倡导,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做好事的顾虑。幸好有新闻称,与这种不具任何制度强制性和刚性约束力的“撑腰体”相比,或许该被寄予更多厚望的制度性的、法律层面的后援赶到了《深圳拟立法惩罚“诬赖救助人”》。
据报道, “小悦悦事件”后,广东专门组织了3场座谈会,确立“好人免责法”是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很多西方国家都有相关法律条款,所以深圳市立法规划中,《助人行为保护条例》拟规定“诬赖救助人,应受到一定惩罚”。
立法惩罚“诬赖救助人”行为,是必要的。不过,任何道德困境都要立法解决的话,社会的制度成本和执法成本未免高得有些吓人。因为假如社会诚信体系持续受损,各种职业伦理和社会道德,诚信不彰,律己的道德失范,律他的法律滞后,那么我们就会置身信无可信的语境。
这样的恶性示范效应,会如滚雪球一样不可控。而即便我们推出法律文本的“撑腰体”,但是在举证环节如果遇到问题,最后还将回到原点。救人的讹人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旁观者在围观中,渐渐熄灭心中救济天下的热愿,自扫门前雪。
可见,没有诚信氛围和道德素养来软化法律的执行成本,那么法律“撑腰”就会遇到滞阻。所以,不光是扶不扶老人,怕不怕讹诈的问题,法律和道德永远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立信立德,又能让法治效力事半功倍。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