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更要警惕消费陷阱
来源:《晚晴》
2011-08-17 09:57:43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消费陷阱也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落入陷阱,很多时候消费者也只是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忍气吞声。 老年群体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不追求时尚,不追求奢侈,更多的是日用、民生消费,所以日用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消费陷阱也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落入陷阱,很多时候消费者也只是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忍气吞声。
老年群体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不追求时尚,不追求奢侈,更多的是日用、民生消费,所以日用消费是侵犯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灾区。
其实,只要我们稍有防备,有些消费陷阱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问,我们为什么还会被忽悠?我们怎样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为何老年人容易掉进消费陷进
老年群体消费特征非常明显,不追求时尚,不追求奢侈,更多的是日用、民生消费,所以日用消费是侵犯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灾区。
青岛市一项关于老年人消费维权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遭遇过消费纠纷,占被调查者的81.93%,仅有18.07%的老年人未遇到过消费纠纷。在回答“当遇到消费权益侵害,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做什么?”时,仅有2.8%的老年人选择“采用拍照、录音等方式留存证据”,反映了老年人没有在第一时间保留有利证据的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石景山区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遭遇过消费侵权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在回答“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会怎么做?”时,有28%的老人选择“自认倒霉”。另外,在问到“产生纠纷后,损失到何种程度您会考虑维权?”,仅有35%的老人选择“无论损失数额大小,都要维权。”
从这两项调查可见,老年人遭受消费侵权的情况十分严重,而懂得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老年人还不多。
一张原理简单的热疗床被商家吹得神乎其神,不仅身价不菲,而且赢得了众多老年人的信任,乐此不疲地前往体验;一场普通的“健康讲座”、一瓶普通的药水,在老人眼里却成了包治百病的“神水”……
类似这样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陷阱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可相同的欺诈行为却仍半明半暗中继续进行。其实,只要我们稍有防备,有些消费陷阱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问,我们为什么还会被忽悠。
从许多不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来看,他们看中了以下五点。一是大多数老年人都在被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其中又以老年病或慢性病为主。在多方多年医治无效的情况下,老人容易产生试试看的心理,商家便投其所患,将老年人拉去体验。二是老年人大多闲赋在家,有充裕的时间,商家便投其所空,用一些娱乐和交流互动节目吸引他们。三是大多数老年人日常没有特别好的娱乐休闲项目,生活空虚。尤其是那些独自一个人生活的老人更是如此,商家便投其所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体验变成了一些老人的“日常课”。四是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子女无暇顾及父母的生活,更多的老人饱尝着寂寞无助的滋味。商家便投其所需,用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博得老人的信任、依赖。这一点从商家促销员对老人称呼“爸爸妈妈”甚至“亲爱的爸爸妈妈”就不难看出。五是商家利用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投其所好,推出一些如免费赠送、免费午点、免费供应开水等促销手段,吸引这些人前往。六是商家在宣传过程中,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打着“新科技成果”的旗号,大做文章,将这些所谓的“新成果”说成了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家中也要防骗
有些老年人岁数大了,根本就不出门,可是仍然要增强防骗意识。我们一起看看在家中如何识辨骗子,如何防骗。家庭防骗的要决在于家庭成员对送上门的“好处”保持应有的警惕,如果不提高警惕的话,则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引起注意。下面给您介绍几条防骗招数:
1、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家庭成员单位进行必要的核对,以确定家庭成员是否在外遇到困难或伤害。假如您没办法了解情况,那就干脆别让来人捎钱带物。这时候,您不妨来个“以老卖老,假装糊涂”。
2、对上门来推荐日用产品的不要轻易购买(因这类推荐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上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对推荐的医疗用品更不能购买。对推荐医疗各类的“卡”也不能相信,因为按有关规定,医疗用品及各类收费办卡,不能采取走门串户的方式。
3、对上门“化缘”的不要轻信。即使真是僧人“化缘”,你又有意捐款,也不要将大量钱款交其个人带走,应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捐款。
4、对上门来以“贵重物品”抵押,借钱“救急”的人,可以直接告诉她:“我对你的抵押品没有鉴定能力,你到典当行去吧!”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鉴定其抵押品的能力,有确定抵押品是真货,也不能收下抵押品借钱给对方,因为你无法确认抵押品的来源,万一其抵押品是偷盗而来呢?
内去痴心
很多被骗的大爷、大妈到公安机关报案的时候,常说一句话:“骗子用了蒙汗药,就是‘拍花子’。用了蒙汗药,我才跟着他走,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公安机关把犯罪分子抓到后进行审问,没有一个用蒙汗药的。真正让这些老年人受骗的是痴心。痴心的种类不少,有“钱痴”、“名痴”等。下面讲的这个北京老大妈就中了“钱痴”的蒙汗药。
一辆车停在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口,从车上下来三个女的,急急忙忙直奔超市。正好迎面过来一个王大妈,王大妈一看她们走得急,就随口说了句:“这是怎么啦?”其中一个女子赶紧凑过来说:“我们拉了一车毛线卖给这家超市。你看就是这毛线,质量不错,纯毛的。”她边说边指着手里的一团毛线。
正说着,超市里走出一个女子,王大妈看见她身上戴着的员工牌上写着“经理”二字。这位经理见了刚才那三位女子就说:“你们都别着急,这一车毛线我们都买下来了,一共4万元。现在会计不在,你们下午再来拿钱。”
这番情景,都被王大妈看在眼里。突然,三个女子中的一位对王大妈说:“我们急着走,这4万块钱来不及拿了。你给2万块钱这车毛线就归你了,你下午再把毛线卖给商店。”
王大妈一听,心里盘算:我都60多了,这一辈子才攒了2万块钱。可是,我要是把这车毛线买下来,下午就能拿到4万块钱。于是,她急急忙忙回了家,拿出了自己积攒的2万块钱。
三人拿钱走后不久,王大妈突然觉得不对劲儿,再回去找超市经理,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女经理。王大妈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受了骗。
王大妈为什么受骗?是因为有“钱痴”。骗子行骗手段并不高明,可还有人上当,就是利用了他们的痴心。
外防老千
防骗的第二条叫“外防老千”。常言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然而,如今,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北京的张大爷有个爱好,就是一到礼拜日就去逛潘家园的旧货市场。
有一次,他在那里看到一个明朝万历年间的花瓶,非常漂亮。卖主是一个老太太,蹲在地上,一句话不说。他正在观看花瓶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胖老头,他偷偷拽了拽张大爷的衣服,悄声说:“别买,这是假的。”张大爷一听,立刻对他心怀感激之情。胖老头接着说:“这是清朝仿的明朝花瓶,虽然是后仿的,也值上万块钱。”张大爷于是问老太太多少钱卖。她说,1500元。如果按胖老头的说法,这花瓶卖得简直太便宜了!这时,张大爷身旁又来了一个人。他向老太太询问花瓶的价格。老太太仍说:“1500元。”那个人二话没说,从兜里拿出1300元,“啪”的一声放在老太太身边。没想到老太太说,少一分都不卖。那个人把钱揣起来走了。不久,又过来一个小伙子,自称开古玩店的,看中了这个花瓶,问老太太能不能1300元卖,老太太仍然坚持要1500元。前后约有五个人来对这个花瓶问过价。张大爷当时几乎没有了戒心,差点儿就掏出身上的1500元钱买了,但转念一想,转一圈回来再买也不迟。谁知,张大爷刚向前走出30米,就看见有一个专卖瓷器的大棚,里面居然摆着几十个和他刚才看到的一模一样的花瓶。他问卖花瓶的女孩:“为什么这种花瓶在那里卖1500元?”女孩哈哈大笑,说:“他们的花瓶是从我这里借的。每天早上借一个,如果卖了,就给我100块钱。如果卖不了,等天黑了再还回来。”张大爷这才明白,原来刚才那五个人是在布局演戏,他险些成了落网之鱼。
对于这种骗局,一个人为托儿,两个人为双簧,三个以上就叫千千局。对付这些骗子,要“外防老千”,防着他们给你演戏。
不懂不做
要是不懂千万不要做。如果有个人突然拿一块金表对你说:“看看,这是劳力士表,在商场要卖35万呢,如果你要,1千块钱卖给你。”因为你不知道这块表的真假,就可以说:“我不懂,不买。”或者你问他敢不敢和你一起到劳力士的专卖店去检测真假。如果他以任何理由推托不去,你就不用想了,表肯定是假的。
骗子总是急着让你掏钱,这时候你别着急,冷静一段时间,推迟决断。比如潘家园那件事,如果当时掏钱了,就上当了,但不掏钱,再往前走,不用多远,就真相大白了。
你若真想买,也不要紧,就说没带那么多钱,先支付一部分。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出骗子的狐狸尾巴。他绝对不会让你赚了便宜把东西拿走。“推迟决断,推迟支付”是防骗和减少经济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