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市场没有让符合条件的新浪、新东方这类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于是就出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凡是公司概念与新浪、新东方接近的,都能够到美国上市,于是这些金融机构就以此类概念把它们包装到美国上市。美国人也是没能掌握足够的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市场没有让符合条件的新浪、新东方这类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于是就出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凡是公司概念与新浪、新东方接近的,都能够到美国上市,于是这些金融机构就以此类概念把它们包装到美国上市。美国人也是没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区分出哪些中国概念是好企业,哪些是坏企业。
中国概念股血溅美国资本市场。近两个月来,已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因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摘牌或停牌。受此影响,中国企业股票集体下跌,多只股价破发。美国券商IBG甚至禁止其客户融资买入超过130家中资上市公司的股票,做空中国概念股的行为也异常活跃。中国概念股是否涉嫌普遍的财务违规,造假圈钱?责任在谁?如何理解这次的集中爆发?这个事件中我们要反思什么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
责任在谁?
南方都市报:有一个统计,从2007年1月份至今,大概有600多家中国的中小企业赴美去上市,为什么都纷纷跑到美国去上市?
孙立坚:这算是第四波赴美上市浪潮了。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这些企业没法在国内上市融资,而企业发展需要融资,美国的注册制给它开了方便之门。第二个原因,跟“中国概念”有关。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下滑,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的股市、资本市场素材缺乏。而与此相对应,中国经济的表现是一枝独秀,我们自己看存在很多问题,但国外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非常好,非常强劲。他们看好中国企业的未来,认为今天买中国企业的股票,将来就可以分享企业生长所带来的丰厚的财富效应。他们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概念注入到这些企业,当查出涉嫌财务造假,“实力”和“概念”出现差距的时候,就出现了集体破发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的确在赴美上市的过程中存在“中国概念”的包装问题,这次涉嫌财会造假的企业,比如“中国高速传媒”、“中国教育集团”、“中国绿色农业”、“中国阀门”、“中国清洁能源”等,很多企业都冠以“中国”字号。
孙立坚:这一波赴美上市浪潮已经不再是前几波的那种IT行业了,主要是跟消费的概念,娱乐的概念以及清洁能源等概念捆绑在一起。第三个原因就是国外的投行、私募基金等在中国概念的包装上,起到一个很坏的角色,把“概念”等同于“实力”来进行包装。
这次出现了20多家企业涉嫌造假,美国认为是中国企业钻空子、不负责任、造假账。当然不排除小部分企业有这种行为。但说中国企业就是要跑到美国去钻空子,靠造假募集资金,它胆子不会有这么大。但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去美国上市,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进入中国金融体系所需要的“光环”。因为能在美国这一成熟市场上市,等于向国内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释放了“我是好企业”的信号,为真正打回中国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南方都市报:很多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现在涉嫌造假,责任在谁?仅仅是中国企业?
孙立坚:与美国同类企业相比,近一年来,在美国上市的部分中国概念股的表现的确有些过热。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几乎全线上涨,平均收益在130%左右,远超美国本土公司。当年有5家中概股累计涨幅超过1000%。
美国的金融机构也想利用中国的概念去找素材。美国金融机构本身在放大“中国概念”,说中国企业到美国去造假圈钱,不光在中国造假,还要到世界造假,我不同意这个看法。这些公司赴美上市过程中,都是在美国的投行、私募基金、会计审计机构协作下进行的。他们非常了解美国的监管标准,会计和审计标准,但他们利用美国人本身对“中国概念”的盲区进行包装。所以你看到当一家中国公司出现涉嫌造假的事件后,跟着是一批企业出了问题,同质化厉害得不得了,并不是中国的各家企业都商量到美国去骗钱,是这些金融机构利用中国的概念,先包装上市,再高价退出,现在出问题后,再集中唱空。
“阴谋论”掩盖不了无知
南方都市报:这不得不提的一个制度背景就是中国企业的国内上市是审批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貌似严格,但门槛过后监管是很松的,而美国是注册制,先松后严,它们对财务账目,对责任追究、包括退市的惩罚等都是很严格的。
孙立坚:对。它们的监管其实是很严格的。中国的企业之所以纷纷赴美上市,就是因为按照国内设置的标准,它们没有办法上市。审批制实际上不能叫进入门槛高,监管严,而是种歧视性做法。美国的监管是没有歧视,监管标准放在哪,事后的责任追究到位,这是两种不同金融文化、金融制度所导致的结局。
中国的企业赴美上市,很多好的“概念”最后变成了“实力”,像之前几波的新浪、新东方等都是很好的企业,今天我们还认为它们是有成长性的企业。当前的很多中国概念在美国股市被炒得很高,出现泡沫,最后发现财会上确实存在问题,不符合美国标准,并不是集体造假,而是无知。它们不了解美国的监管标准、不了解美国的审计、会计标准,无知造就了造假的“事实”。这个与80年代日本企业在美国上市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它们也被美国监管部门认为造假,日本的著名金融机构大和银行到美国去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没想到出了问题,也是讲财务不符合要求,说不仅大和银行造假,日本政府也帮忙参与了造假,最后大和银行被美国驱逐出境。这件事情最后形成了日本整个金融体系学习金融衍生产品的一个时代。
南方都市报:中国企业本身所熟知的监管条款、审计会计机制与美国的标准是不同的。
孙立坚:是的,香港和美国都不同。别认为美国是“宽进严出”,也不是“宽进”。美国资本市场分为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前者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后者主要指OTCBB,它是一个会员报价系统,上面挂牌的企业也叫公众公司。企业在OTCBB上通过买壳挂牌只需由券商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填相关表格即可,不收“上市费”。从OTCBB转板去主板也不需要经过严苛的审计流程,但IPO则需要,因此很多中国中小企业选择通过RTO (反向并购)来 借 壳 ,将OTCBB作为在美上市的跳板。
在OTCBB挂牌的这类中国企业当中,很多是靠无形资产支撑,很多概念就包涵在无形资产中,问题在财务上面怎么来做。要追问的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中国本身的金融服务业太糟,提供不了应有服务。中国金融服务机构一定要走出去,了解美国相关标准,帮中国企业把好关。中国企业在美整体形象受损,现在集体出现股价下跌,是中国企业的无知造成,也与美国金融机构的贪婪有关。
南方都市报:贪婪?这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吧。
孙立坚: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市场没有让符合条件的新浪、新东方这类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于是就出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凡是公司概念与新浪、新东方接近的,都能够到美国上市,于是这些金融机构就以此类概念把它们包装到美国上市。美国人也是没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区分出哪些中国概念是好企业,哪些是坏企业。
南方都市报:美国监管机构本身对“中国概念”的认识也有个过程,它们监管是否有漏洞?
孙立坚:在经济周期中,往往繁荣时监管严,萧条时候监管松,监管松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当中已经把一些死亡机构剔除出去了。如果在危机过后再监管严的话,就会失去了新一轮的带动经济增长的创新浪潮。欧美国家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不同意美国监管有漏洞,这个监管的漏洞和中国监管的漏洞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监管有漏洞的话,不可能中国企业涉嫌“造假”被这么集中晒出来。
美国需要中国企业去带动美国资本市场。面对现在这种事件,美国是不做具体区分,中国具体的某一企业是好是坏,它会把这个事件的风波渲染到整个中国都在造假,所以会出现中国股集体下跌,甚至破发的现象。
南方都市报:在这整个过程中,投行、私募资金对中国企业在上市中过度包装,高价卖出,现在又出现集体性唱空,很多人说这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阴谋”。
孙立坚:“阴谋论”,我不大同意,资本市场天天都在上演“阴谋”,这也可以叫“策略”,说人家“阴谋”,太无知。
中国企业要补上资本运作这门课
南方都市报:从长远看,问题暴露也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是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所支付的一些必要的代价,关键是要反思并从这个事件中学习。
孙立坚:太同意了。不要因为这次事件就认为美国就盯着中国企业,打击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就不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没有必要。大和银行被驱逐出美国市场后,日本人反省得很到位,实际上是自己的无知,无知踏进了地雷区,然后爆炸了。
这个事件让我们知道要学习,把这次事件看做付的学费,不要太轻信美国的金融机构。如果我们的金融机构熟知美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完成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运作,哪怕中国金融机构和美国的私募基金一起参与,共同完成这样一个上市的过程,对财务报表规范,那问题就大大缓解了。问题是中国的企业擅长做自己的实业。今天我要呐喊的是企业要集体补上资本运作这一课。以前没有钱的时候,大家都想着怎样管好企业多赚钱,现在钱赚到了一定的分头上,或者没有钱借别人的钱也能够发展企业,考虑用资本运作发展企业,那一定要学习什么叫资本运作,不能再是一片盲区。
中国企业也不要打退堂鼓,因噎废食,付了学费反而不出去了,那这学费就白付了。美国资本市场能够锻炼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到美国去上市绝对有利于中国企业规范化运作,并学会怎么通过资本运作把企业做大做强。
这个事件对中国本身的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企业几波赴美上市的浪潮中,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基本上是沉默的,根本没有参与,这是很糟糕的现象。真正的像伦敦这些大的金融城市,他们的企业和他们的金融机构,共同携手来完成在海外上市的过程,包括我们看到很多外资都在帮助他们自己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做商业运作。如果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能够肩负起把关的重任,中国的企业也不会摔得这么惨。
南方都市报:公司债市场中国一直没发展起来,规模有限,其实这也是导致很多中国有潜力的中小型公司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
孙立坚:我最近也在呐喊搞垃圾债。一般的公司债市场就是我们的大企业能够发行公司债,银行能够给他们很好的信用凭据。而一般的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抵押实力,没有大企业长期的一个商业运作历史,没有抵押条件,它们一般没有信用凭据,要给它们开辟一个专门的垃圾债券市场。
垃圾债市场就是告诉大家不懂行业的人,你不要进来。国家也限制门槛,不是懂行的金融机构不要来投资,懂行的就要来验证这家公司提供的报告书,有多大的前景,给钱给他们去干,而且这些公司基本上做的都是高附加值的东西,比一般公司的收益不知道高多少。但不会像创业板那样觉得不好就把自己抽回来了,带来股市大起大落。垃圾债券市场发行期限比较短、利息比较高。美国的垃圾债券市场当中,很多企业后来都成长为一流的企业,像戴尔公司。但这个市场我们不搞,直接跳过这个去办创业板,很多东西是缺位的。
当初美国80年IT产业兴起时候,垃圾债市场帮助美国很多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一流企业,像电脑巨头戴尔公司,后来才有纳斯达克的兴起。今天中国也进入了一个产业机构的转型,技术腾飞的时代到来了,我们应该也要发展这种能够推动中国创新的金融市场,我们缺失,现在搞创业板,弄得是一塌糊涂。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