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与道德的缺失 专家也要造假了

来源:华龙网 2011-06-09 16:13:28

造假、办证、发票等,一般都出自于社会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如今是专家也造假,这个就有些假得过于难辨是非了。今天的法制晚报就报道了北京一文物鉴定专家:把赝品当真品卖,一只宋代的汝窑碗以387万元的价格给忽悠了出去。并附带一份由&ldq

    造假、办证、发票等,一般都出自于社会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如今是专家也造假,这个就有些假得过于难辨是非了。今天的法制晚报就报道了北京一文物鉴定专家:把赝品当真品卖,一只宋代的汝窑碗以387万元的价格给忽悠了出去。并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鉴定证,而且上面还有几位专家的亲笔签名,不幸购得该只碗的刘先生已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其实已早有媒体报道,就在去年春拍的“鉴宝”会上,只是有些还没有入行的典当行最后才得知,所谓的宝贝其实九成都是赝品。

    当然说简单一点这是属于古董收藏业,也可以说成是有品味人才能碰的古玩艺术或许是有钱人的另类投资。笔者对这个就是门外汉了,不过我想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行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矩,无论是成文的还是惯例的。共同“遵守”理应是每个行业最基本的准则,因为这不单是一个诚信问题,更是一个自身道德的体现。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科技到学术,从论文到文凭,从报告到文学,甚至从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细看下来,可以说“造假”已经是无处不在而无孔不入了,时不时还给你发来一些“假”的邮件和短信,不过对那些真“假”倒有所防范和识别,但对那些权威与学术界的造假怎么又能做到事事难料呢?恐怕连赵本山与范伟在春晚相声表演里说的 “防不胜防”那句话都不能与时并进了。

    不顾一切“向钱看、向利看”的急于求成思想,导致了今天一些肆无忌惮的大胆行为,一些人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衡等现象,破坏了社会诚信的根基。若严惩不贷的力度不够,将会把社会陷入到一个诚信破产的边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