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摔伤老太的毒誓何以挽救信任危机?

来源:华声在线 2011-04-29 14:37:55

25岁小伙彭承军在江苏常州务工。4月16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感到很憋屈。彭承军称他在经过一个路口时,见有一位骑车的老人摔倒,于是将老人扶起。然而,老人的家人通过警方找到他后,说他是撞人逃逸。为此,老太还发毒誓,称自己绝对没有说谎。(4月2

  25岁小伙彭承军在江苏常州务工。4月16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感到很憋屈。彭承军称他在经过一个路口时,见有一位骑车的老人摔倒,于是将老人扶起。然而,老人的家人通过警方找到他后,说他是撞人逃逸。为此,老太还发毒誓,称自己绝对没有说谎。(4月27日《扬子晚报》)

  “老人摔倒”原本不应成为焦点新闻,但是,2006年的彭宇案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争议,同时,对于被救助的老人,也有很多人表示了极大的不信任感,认为他们有可能会在被扶起后,反诬助人者是伤人者。这也将一个原本不应有争议的话题摆上了桌面:见到老人摔倒,我们该不该去扶一把?现实中,不管旁观者是扶还是不扶,事件都会像一颗颗扔进池塘中的石子,引起无数波澜。旁观者或是冷漠,或是热心;受助者或是感恩的,或是恩将仇报型的。一切似乎都犹如黑与白那样清晰可辨。

  常州的事件有点例外。接受帮助的老人,坚称是被助人的彭承军撞了。这情景像极了当年的彭宇案。不同的是,这位已经63岁的老人,为了让公众相信其所说都是真实的,居然发毒誓来证明。老人做出此举,从法律上来说,毫无必要,此举显然是针对社会上的不信任情绪。然而,即便如此,老人的毒誓,仍然没能在网络上赢得多数网友的支持,老人在道义上,仍然没有获得多少加分。可见,受助者只要是对助人者没有表现出感恩之情,反而“反戈一击”,就会招致很多人的不信任。

  彭宇案后,对助人为乐可能会被反咬一口的警惕,对接受了帮助却借机讹诈的愤慨,都在整个社会慢慢弥漫、发酵,社会的信任危机由此一步步加深。这样的信任危机使得原本很普通的纠纷,被放大成了人情冷暖的标杆。

  今年1月,深圳两名高中学生将跌倒的老人扶起,事后二人获得了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各1万元的奖励。二人的行为被解读成对日渐式微的传统美德的一种抢救。虽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奖励学生如此巨额的金钱并不一定合适,但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去纠缠这个问题了,巨奖给公众带来的更多是欢心鼓舞。

  可见,即便是将自己的爱心掩藏起来的公众,其实并不缺乏尊老敬老、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恰恰相反,内心对这些美德的热切向往,让公众不容任何人对做出善举的人提出丝毫的质疑。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常州事件的确切真相,但却并不妨碍很多人对此作出的判断。同样,摔伤老太的毒誓也不会从根本上扭转舆论的看法。

  重塑整个社会的信任,仅靠单个事件的推动,或是某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济于事的。仅凭道德的感化力量远远不够,法治的健全和公民意识的提升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摔倒者、助人者、旁观者,重拾自己身上的法律责任,履行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老人摔倒无人扶、助人反被讹诈事件的一再出现。以旁观者为例,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理应为纠纷提供真实的证人证言。常州事件中,就有旁观者准备作证,但在听到“你所说的话是要负法律责任“这样的警告后,又放弃了作证。这不能不说是此事的一大遗憾。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