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禾刀:法律,当是一个国家的诚信脊梁

来源:竞报 2011-04-14 11:32:17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674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2.4%的人感觉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度低。其中,半数人(53.8%)觉得互信度非常低。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70.7%的人首选“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度&rdquo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674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2.4%的人感觉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度低。其中,半数人(53.8%)觉得互信度非常低。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70.7%的人首选“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度”;63.9%的人认为是“对不诚信者的惩罚力度”;53.8%的人选择“诚信教育完善度”;53.5%的人觉得关键因素是“法律环境”;32.8%的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另有19.0%的人选择“经济发展水平”。

  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诚信的塑立,至少离不开这样两个前提:一是诚信体系本身的公允和科学性,二是诚信体系生发出应有的制度威慑力。对于前者,当前国内一些诚信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太多的单方性,比如银行的诚信记录;对于后者,诚信能否产生应有的制度威慑作用,首先必取决于资源丰富的一端,即诚信体系对权力阶层能否予以有效约束。

  提起诚信问题,人们习惯性地将其归咎于传统文化,而站在日常生活层面看,诚信也似乎只是个人品德修养。但是,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更高层面看,法律则理当扮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诚信脊梁的角色。这也因为,即便是“民间”,诚信往往也能牵涉许多利益问题。一般诚信问题,彼此可以以道德方式化解,而上升至利益问题,如果法律不能捍卫公正底线,不诚信便不可能得到应有惩戒,讲诚信又何异于吃亏上当。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对道德过分推崇依赖,往往导致,执法者道德修养好,社会诚信度便高,反之亦然。正基于此,一些“个性官员”的率性而为,非但未能引起警醒,反倒不乏赞誉,有人甚至认为,如果处处讲政策、讲法律,寸步难行。

  另一方面,本来应承载官民公平博弈平台的法律,面对“民告官”时“一把手”出庭率低的现实,往往备显无奈。出庭尚且如此,法庭判决的执行率又怎敢奢望?司法中,被戏谑为“主客场制”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亦屡见不鲜。

  倘法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灰色哲学便大行其道,本应扮演社会关系调解角色的制度机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调整功能。如此以来,必然助长社会“相信法律不如相信权力”的蔓延。权力能否捍卫社会公正底线的前提是,权力支配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确实,面对现实的多重诱惑,公正无私的权力支配者确实体现出了崇高道德的个人魅力,但是,在其背后,却是法律践行无力的表现。

  如果非要把诚信问题生般硬套地扯上历史文化原因,那么守法当是诚信体系中的最大文化。窃以为,构建诚信体系的同时,必须让法律露出庄严公正的面孔,因为这是社会诚信的底线和倚靠的脊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