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消协提醒:莫被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忽悠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03-13 17:27:43

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和股市的持续震荡,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不少消费者积极为自己的闲置资金寻找出路,期望能保值增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种理财产品。面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3月9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山西省银行业协会联合


    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和股市的持续震荡,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不少消费者积极为自己的闲置资金寻找出路,期望能保值增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种理财产品。面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3月9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山西省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投资有风险,理财要理性,产品要明辨,选择须谨慎。避免头脑发热,甚至上当受骗。

    针对当前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宣传理财产品时避重就轻,夸大收益,避谈或少谈风险的现象,省消协、省银行业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注意三个问题:首先,选择信任的投资主体。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要选择自己信任的银行,清楚购买产品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购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间金融理财机构宣称年化收益率高达10%-30%甚至更高,以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面对这些诱惑,消费者要多调查、多了解、多核实,冷静面对,谨慎选择,考察其是否合法的民间理财机构,识别其理财行为及收益率承诺是否合法,评估其承诺兑现能力及其可行性,最终选择专业、正规的理财机构。其次,购买适当的理财产品。据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周期有长有短,收益有高有低,风险有大有小,额度有多有少。大多数理财产品不能提前支取或者是提前支取损失较大。因此,消费者认购理财产品时,必须考虑自己资金的用途及时间,不可因小失大。建议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借钱购买理财产品。最后,明确真实的预期收益。通常消费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见到最多的名词恐怕是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 (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例如某银行卖的一款理财产品,号称91天的年化收益率为3.1%,如果你购买了10万元,实际上你能收到的利息是10万×3.1%×91/365=772.88元,而不是3100元。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理智,切莫被“年化收益率”所误导。

    如果消费者发现有银行夸大误导宣传理财产品,应及时向银行业监管部门、银行业协会反映,并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