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劳动部门提醒求职者避免招工陷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2011-02-24 16:02:01

眼下正值求职的高峰。然而,在形形色色的职业招聘中却暗藏不少“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种种骗局伺机诈骗。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针对几类常见的招工陷阱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醒广大求职者留意。

眼下正值求职的高峰。然而,在形形色色的职业招聘中却暗藏不少“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种种骗局伺机诈骗。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针对几类常见的招工陷阱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醒广大求职者留意。


陷阱一

假借招聘骗取钱财

小许看到某公司招聘文员,于是前往应聘,公司负责人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后,就告诉小许可以参加5天后的笔试。接着,这名负责人又压低声音告诉小许,笔试的内容集中在公司指定的参考资料中,这些资料在笔试中很有“用处”,资料在隔壁窗口有售。

此时,小许看到已经有几个人在购买,也赶紧花了350元买了一大叠光盘等资料。笔试时,小许大吃一惊,记忆、背诵的参考资料,没有任何用处。最终,小许没有被录用。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常常短期租用办公楼假装招聘人才,以服装费、培训费、证件费等各种名义收取应聘者的费用,并一再拖延对应聘者的承诺,骗取应聘者钱财后便人去楼空。

对此,求职者在面试之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要注意查看该中介机构是否张挂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及相关退费规定;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要保存好求职相关资料,如收款收据、推荐函及其他材料,以便被骗后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手机接收到的招工短信切莫理会;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


陷阱二

发布模糊招聘信息

不久前,王某在网上看到一家外地公司招用“信息分析师”,要求普通话标准、会计算机操作、善于与客户沟通,薪酬不低于2500元,谢绝电话咨询、报名。因此,王某取消了与当地公司的招聘面试,前往该公司应聘。

面试时,王某才发现,这家公司招聘的所谓“信息分析员”,实质是电话卡销售员,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推销电话卡,每月2500元的薪酬主要靠业务提成。王某大呼上当,既失去了原来的面试机会,又白跑了一趟长途。

提醒:一些单位为吸引应聘者,常发布一些模糊的招聘信息,如“战略储备人员”、“信息分析师”、“养老金发放员”或“销售代表”等,使求职者产生理解偏差,有意或无意地误导求职者。

为此,求职者对一些新颖而动听、陌生而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注意鉴别。可以事先通过网络、相关部门或者其他途径查询,尽可能多地了解招工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工作岗位设置,来判断招聘信息是否准确,不要盲目前往。


陷阱三

“非接触式”面试招工

小方在一家酒店任保安,月薪1200元。一天下班后,他在一个电话亭发现了一张招工广告:招男女公关员若干名,要求身体健康、有活力、思想开放、善与人沟通,年龄在18~35周岁,月薪1万以上,小费四六开分。小方心里一动,就试着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

3天后,一名男子通知小方下午5点到某大酒店一楼大厅面试,小方按时赶到。十几分钟后,小方接到这名男子的电话,把小方的身高、服装、发型描述了一番,并称已面试完,决定录用小方。接着,他给了一个银行账号,要小方向账号缴纳3000元的服装费、500元的工作装扮费和1000元的工作保密费(满一年后可退),缴费后即可上班。

小方犹豫了一天,还是决定试一试,便凑足4500元打入了指定账号。又过了两天,小方觉得不妙,赶紧拨打对方电话,对方已经停机。

提醒:这是典型的通过高薪、工作岗位的神秘色彩、不与求职者进行接触等方式,骗取求职者钱财的骗局。这样的骗局,实际上在广告内容、工作门槛、薪酬数额、面试方式、收取费用等环节上漏洞百出。只要求职者抱着正常的求职心态,稍加分析,且不轻易缴纳钱财,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