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连锁巨头家乐福因涉嫌价格欺诈客户被央视曝光。随即,全国11家门店遭到当地有关部门各50万元的罚款。一时之间,媒体热议、网友揭秘,家乐福、沃尔玛淹没在国人的口诛笔伐之中。对此许多网民表示不太理解,为何一向口碑良好的家乐福,突然就
指责和质疑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罚和道歉也不能杜绝危机的重演。是主观故意的价格欺诈,还是客观使然的管理漏洞,究竟原因何在?如何有效控制并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激情过后,一系列的问号,成为商家、业界、政府监管部门,也包括大众消费者,必须思考、面对的话题。昔日的零售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信危机!
解铃还须系铃人,一位曾经的家乐福管理层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家乐福不是不想改,而是已经失控了,全国这么多家门店无法在短期内一下子改好,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据第一财经报道称,近年来,家乐福人员流失严重,家乐福原有的多名比较能干的区域级别管理人才相继离职,同时也流失了一批店长,一线员工甚至出现“用工荒”,这造成各个门店管理出现漏洞。比如标价,必须有严格体系和大量理货人员执行,然而当管理人员流失,缺乏监管时,很容易出现标价与条形码不符合的情况。
完美的经营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贯彻于执行要靠专业的人员来支撑。
“客观使然”的观点得到了业内分析人士的普遍认同,一则,零售巨头们不可能以牺牲其立世根本的商业信誉的风险,换取价格差异的蝇头小利;再则,若真以价格欺诈作为盈利手段,其需要的计划、执行、异常处理等一整套的操作,较正常经营有更大的难度、更高的成本,绝非轻易可以掌控的。无奈的客观使然无法成为类似问题一再出现的借口,找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长治久安之计。北京美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零售业资深咨询顾问罗涛就此事认为,家乐福事件透视出连锁零售业的管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连锁零售业务管理、连锁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连锁零售业务管理,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着成千上万的商品,品种各异、定价不同,加上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造成频繁的商品价格变动,导致零售业务管理疲于应付。引发此次“价格欺诈”事件的直接表面原因就是收银管理系统与运营业务操作的不协调、不同步,导致系统商品价格数据和价签标示不一致。
连锁零售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生活、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相关管理机制执行失控,是引发此次“价格欺诈”事件的深层原因。连锁零售企业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广、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人难管”的棘手问题。由于业务布局和扩张的需要,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员工”被分散、提拔到各地区、门店的关键岗位,留下的空缺,以及新开店铺的前线岗位,绝大部分都是由缺乏经验的“新员工”补充的。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比例高、员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有效、适应行业特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必要的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难以保证,培训达标率低,企业已有监管制度、规范流程难以有效贯彻、严格执行,经营业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在所难免!归根到底,连锁零售企业
品牌形象可以复制、商业模式可以复制,但保证品牌形象、商业模式成功复制的人力资源却无法复制。
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价格欺诈”事件折射出现行物价监督检查管理工作的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工具和技术手段,超市价签上“物价员:XXX”的印章形同虚设。
行业需要规范,市场需要管理,企业急需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和自身行业特点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和管理工具。在业务管理方面,强调数据信息的同步一致性,强调便捷高效的数据监督检查保障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建设实施包含: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各专业模块内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学、合理、有效地控制人员流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以岗位为中心的培训、考核、薪酬管理机制,关注应该培训而没有培训的人,重视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各项服务标准、工作流程的规范执行。
诚然,阶段性的“商业信誉”危机和象征性的“价格欺诈”罚款,完全不足以动摇零售巨头的市场地位,消费者依然会习惯性地光顾家乐福和沃尔玛。然而,千里大堤溃于蚁穴。 “提升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机制”才是有效应对危机,杜绝同类事件发生的正确之道。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