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康师傅暗战家乐福 利益纠纷无解局

来源:乐商网 2011-02-24 10:16:50

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矛盾年年上演,口水战也是异彩纷呈,此番康师傅和家乐福的冷战,追根究底其实就是话语权之争。   乐商网讯:家乐福和康师傅因为返点利益无法达成一致,而导致关系紧张,在2010年年底出现康师傅断货家乐福事件。直至今天,双方

  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矛盾年年上演,口水战也是异彩纷呈,此番康师傅和家乐福的冷战,追根究底其实就是话语权之争。

  乐商网讯:家乐福和康师傅因为返点利益无法达成一致,而导致关系紧张,在2010年年底出现康师傅断货家乐福事件。直至今天,双方还依然维持在冷战中,人们期盼的第二轮谈判始终没有到来。

  家乐福是全球第二大连锁零售商,康师傅是世界排名前十的方便面供应商。因此,他们的纠纷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矛盾的思考,因为在这之前,卡夫曾经断货联华,所以,康师傅和家乐福的矛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么,康师傅在2010年底公然拒绝家乐福的返点要求,是出于无奈呢,还是另有原因?

  康师傅的勇气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每遇到通胀的话题,都会读到如康师傅和家乐福这样的故事。

  据康师傅公司方面的人士透露,由于康师傅方便面的主要生产原料棕榈油和面粉的涨价,导致成本上升迅速,因此康师傅不得不对袋装方便面进行涨价,以稀释成本压力,维持利润增长。但是家乐福对康师傅的涨价却提出了50%的返点要求,这让康师傅觉得很为难,因此,宁可选择下架,康师傅也不愿意接受返点。

  对于康师傅来说,2010年,其方便面业务占到了集团总营业额的41%,所以说,方便面的销售业绩对集团的整体业绩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一般而言,康师傅是不敢轻易做出在某个零售渠道任意下架的决定,因为下架意味着减少销售,势必会影响销售额。

  此次,康师傅敢于跳出来拒绝家乐福的要求,业内认为,一是康师傅想要为零售商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另外就是康师傅的优势销售渠道,让它在家乐福的下架不会影响其销售业绩。对此,康师傅有关人士给予了证实:“全国商超渠道仅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5%,而家乐福只是其中的一家,暂时的缺位并不会影响公司业绩。”康师傅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目前,公司产品于各通路均正常销售,此次事件不至于影响消费者购买我公司产品的便利。”

  康师傅自1998年完善了其销售渠道以后,无论是铺货宽度还是速度都得到了大的提升,销售业绩也是一路扶摇直上。2004年,康师傅完成了全国的基地建设,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康师傅这个品牌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据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食品事业群副总裁刘乾宗介绍,康师傅去年销量达到388亿包,旗下各系列产品均在市场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这都是得益于康师傅优良的销售渠道。因此,康师傅拒绝家乐福的返点要求,业内认为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那么,对此,家乐福是如何想的呢?

  家乐福的烦恼

  家乐福是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近几年,全球扩张的速度更加迅猛。家乐福的理念是郊区包围城市,低价战略,所以,家乐福在全球扩张采取的战略均是从供应商那里直接进货,拿到最低价。

  可是,家乐福的这种模式在东亚却显示出了弊病,如今,家乐福已经开始撤出韩国、日本、泰国市场,在中国,家乐福也开始从一些城市撤出,西安、佛山、焦作,家乐福都已经开始收缩。据记者了解,此次家乐福撤出的超市多达70家。

  和欧美国家不同,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是由几大财团控制,因此家乐福在本土是无法从供应商那里直接进货,因而无法取得最低价,低价策略就没法进行下去。而喜欢郊区包围城市,也不符合东亚人的消费习惯,东亚人喜欢新鲜的食材,不似欧美喜欢周末购物,储存起来用。所以,家乐福在东亚遇到了经济危机。

  在中国,家乐福虽然没有遇到供货危机,但是它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已经积攒得很深厚,许多供应商都称,家乐福,当然还有其他的超市,收费名目繁多,在那里销售盈利很微薄。所以,抵制是迟早的事。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家乐福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发展得还不错,主要是因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比较认可像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而中国二三线城市对大型超市的依赖就明显减弱,因此,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在二三线城市容易受挫。

  一位曾经担任家乐福高层的人士透露,其实零售业本身毛利也不高。目前整体行业也就在10%~20%之间,所以向供货商收取各类费用成为家乐福以及其他一些同类企业增加收益之道。

  目前零售行业的状况是,零售商的税后利润率约为2%,而靠收取供应商费用赚取的利润就有6~8个点。换言之,如果零售商不收取供应商费用的话,他仅仅凭借依靠销售商品来支付房租、水电、人工成本等不仅不赚钱,还要倒贴4~6个点。所以不收取供应商的费用,零售商会很不合算。数据显示,家乐福的收入70%来自供应商进场费和返点。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