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开年以来,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领域,超市行业整体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继两大外资超市巨头涉嫌价格欺诈被处罚后,各地网友掀起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超市“挑刺”大行动,越来越多的商家被卷入到这场以&ldquo
2011年开年以来,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领域,超市行业整体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继两大外资超市巨头涉嫌价格欺诈被处罚后,各地网友掀起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超市“挑刺”大行动,越来越多的商家被卷入到这场以“价签门”为核心的硝烟中来,并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临近,如何还市场一个健康和谐、公平竞争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重拾对超市行业的信任,成了眼下超市行业亟待化解的问题。
事件回顾
背离诚信 超市巨头惹“火”上身
1月26日,国家发改委指出,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内地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揽顾客高价结算”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据发改委披露,家乐福在长春、上海、哈尔滨、昆明、重庆、长沙等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沃尔玛在沈阳、南宁和重庆等城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稍后,家乐福方面发表了致歉声明,表示将成立特别检查小组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及检查频率,积极与各地的物价等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严格执行 “五倍退差”的政策等,但此举被认为“诚意不够”,各地依然不断爆光涉嫌价格欺诈事件。在春节前,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家乐福、沃尔玛等“价签门”事件曝光后,各地市民都掀起了一场场超市“挑刺”行动,还有众多网友在微博上争“晒”自己在超市购物遭遇到的各类问题,价格欺诈、商品质量问题成了焦点。2月13日,成都人人乐超市沙湾店也被曝出涉嫌“价签门”。某品牌礼盒装洗发水货架上价签标识为64.9元,商场方却实收了67元,再次引发消费者的一片声讨。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家电卖场的标价方面的质疑声也渐渐出现,“价签门”影响范围正在继续扩大。
事件进程
谨慎行事 每样商品一个价签
在经历了“价签门”后,昨日记者走访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后发现,虽然昨天是传统元宵佳节,但超市内的促销宣传标签却较以往简单了很多。
在家乐福八宝街店,记者看到,前阵在超市的入口和出口处特别张贴的大幅“5倍退差”的字幅已被撤下。卖场内,超市行业曾经惯用的“特价”、“大降价”、“促销”等字眼已不见,所有商品都是一个价格,在标准价签上,“清一色”的白底黑字标签。
“哪些商品在搞活动?”在该卖场,也有个别消费者对家乐福价签的变脸有些不适应。记者在现场看到,有部分商品还悬挂了一个大的黄底红字价格帖,价格帖的下方依然张贴着一个标注了同样价格的白底黑字的标准价签。整个商场已找不到一个“原价”、“促销价”等价签的字样。同时,在通往商场的过道上悬挂有蓝色的“每日所需”促销商品,但上面也仅仅是标注了产品型号和价格,不提“促销”字样。
与此同时,曾经花里胡哨的DM单也变得更“素雅”。记者从沃尔玛的产品促销单上看到,一向喜欢为商品标注“原价”和“促销价”两个价格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在图片上简单标注了一个很醒目的价格,提示“促销”。
专家提醒
消费者要勇于维护正当权益
目前,家乐福、沃尔玛均在官网上表示,将通过此次事件充分吸取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改进,在加强内部自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管理和专业培训。承诺如再有价格误差将给予“五倍差额”的赔偿政策。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临近,消费维权事件将进入高发期。
在超市购物时,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欺诈手段:虚构原价,虚假优惠;使用没有根据、无从比较的语言文字如“超低价”、“惊爆价”等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来误导消费者;标注的价格与实际结算价格不符;标签的其他内容与实际不符;降低商品质量或出售瑕疵、问题商品等。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能松懈!”消费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结账时,要及时核对购物小票,看看实际收款与标价是否一致。同时要保留好购物小票或收据,以及商家的宣传广告等资料,以便出现纠纷时作为维权的证据。一旦发现商品或者价格名不副实,要及时与超市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可及时向工商、消协等相关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透视“价签门”
别让诚信成为一副狗皮膏药
当我们购买油盐酱醋时还得留神是否被商家的“价签戏法”所欺骗,“顾客就是上帝”、“勇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曾被众多零售商家在纸上圈为“金句”的话,如今已正在狠狠地抽打某些商家的耳光。
“价签戏法”为什么能让一些企业得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任何一项决定也都计算了收入和成本。在价签上做文章,以明显偏离市场价值的高价卖出低价物品,或者打着“特价”、“惊爆价”等幌子,并很容易通过“低价”吸引销量来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做法甚至还能让消费者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如此一来,存在的风险则是若被消费者发现,可能退货、投诉等。事实上,消费者和经营者往往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多处于信息弱势方。超市成千上万种商品,谁能有那精力去分析那些挂着“促销”招牌的商品是不是真促销?而长长的收银条,谁又每次都有时间去一一核对?维权时所需的精力和机会成本,往往让发现自己吃亏的消费者也选择了容忍。这样一来,商家的欺诈行为被发现就只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可这次,从跨国零售巨头爆光的价格欺诈事件让整个零售行业迅速进入了紧张状态,也挑动了所有遭遇过“价签戏法”、购买到有质量问题商品顾客的神经。在微博上口诛笔伐晒遭遇、购物时有意识地去搜寻、揭发商家的不良行为已成为一股热潮。牵涉其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有更多的“家乐福们”开始浮出水面。
市场洪流能捧出一个商家,亦能淹没一个企业。“家乐福们”以价格欺诈的行为失信于消费者已经伤害了消费者,而未能在第一时间真诚道歉和果断担责,未能及时向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展开补偿并同步迅速开展企业自查,又使得企业在舆论和市场中再度失去人心。任何时候,加强价格自律、诚实守信经营都是零售企业必须谨记的,并将其切实付诸于行动之中。
营造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与消费者提升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息息相关。当然,如果“家乐福们”改正了,或者他们中的一部分确是因“工作疏忽”,消费者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他们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