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经营行为中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境界。现代企业伦理中的诚信原则是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兴业之道。它不仅显示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更折射着经营者的品德和可信度。诚信能给市场主体赢得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是企业效益的
诚信是企业经营行为中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境界。现代企业伦理中的诚信原则是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兴业之道。它不仅显示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更折射着经营者的品德和可信度。诚信能给市场主体赢得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动力。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和法制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任何一家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靠良好的信誉来支撑。现代经济也是网络经济。网络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在网络时代所创造的更为间接的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里,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品牌,就会有众多的企业愿意与之做生意,很快扩大业务量,提高企业效益。没有了诚信,网上交易更无法实现。
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流、货币流、信息流都是以信用的存在为前提,信用缺失使交易成本提高,严重时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一个普遍缺失诚信的社会,仅仅从经济的角度说,会大大增加社会成本,使更为广泛、更为便捷、更为间接的现代人际交往难以实现。企业信用缺失,就会增加生产成本、加大市场风险,甚至影响发展、危及生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成了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能获胜的法宝。
然而,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弄虚作假、坑蒙欺诈、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逃税躲债等失信行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公害。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每年因缺乏诚信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高达近6000亿元,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失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场信用下降,信用秩序混乱。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不少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出现了由现代信用向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倒退。近年来,一些省市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严重阻滞了大生产、大流通。二是企业对银行还款的“拖欠”风气,使银行的经营不断恶化,影响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有些地方近年来的贷款不良率超过40%,而收息率只有60%左右。三是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经济均遭受到严重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在1300亿元左右,国家因此每年损失税收250亿元。有关部门曾对283家生产名优产品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16类650多个品种的名优产品被仿冒,制假企业遍及490个县市。假冒伪劣产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难以用数字统计,在全国发生的多起重大劣质酒中毒案,杀人奶粉案,大桥、工程倒塌案,令人触目惊心,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解决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除了要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宣传体系,建立和完善诚信的法律支持体系,加快信用立法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建立专门的诚信评价机构,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明确的评价内容、规范的等级标准来准确反映企业诚信状况,同时还应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查询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部门间和全社会的诚信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加快诚信数据的开放与诚信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舆论监督。诚信评估机构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公布企业的诚信记录,使人们能很方便地查询得到使失信者的失信记录,真正做到制度上完善、法律上约束、舆论上监督,使“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