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6日,本报刊出《“一元骗”骗翻好心人》的消息。冒充失业的、冒充寻亲的……形形色色的街头“一元骗”,多数市民已知如何防范。可最近,这些骗子以办事为由,径
今年9月16日,本报刊出《“一元骗”骗翻好心人》的消息。冒充失业的、冒充寻亲的……形形色色的街头“一元骗”,多数市民已知如何防范。可最近,这些骗子以办事为由,径直进入企事业单位,向领导或员工讨要路费,要的数额都不多,面对同事,给还是不给,他们很纠结。
反映
说是办事实则来要钱
“我以为他认识哪一位同事,就没在意,没想到他竟跑到我桌前要钱。”近日,市民朱女士来电反映,一个陌生人闯进办公室,她以为对方来办事的,径直走到她面前,伸手向她借一些“路费”,因为钱包被偷了,没钱坐车回家了。
朱女士说,她看对方年龄很大,有60多岁的样子,穿着虽然一般但还算整洁,感觉不像是骗子,就按要求掏了20元给对方,也没指望会回来还。下班时,在电梯中听不少人说起有人闯办公室借钱,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
“后来和别人一描述对方的长相穿着,没想到竟是同一个人。”朱女士说,这样说来,那个人就骗了她。因为当时对方说,只需要10元钱乘公交就成,可一连向这么多人“借”钱,她觉得,这不是明摆着以借路费为名骗钱吗?
调查
面子过不去多会给些
朱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南通路上一公司员工也同样遭遇了如此“求助”。“一女子抱着孩子进了办公室,直接询问老板在不在。”得知老板在后,竟直接钻进老板办公室,称没钱回家了,想借些路费回家,不给就站着不走。
“我们还以为是第三者闹上门呢,后来老板一番解释我们才弄明白,就是个陌生人要路费的。”该员工说,老板被缠得没法,直接掏了50元给对方,对方才停止纠缠离开了。当员工询问为何不报警时,老板的解释是,要得不多,报警没面子。
缺路费去到公司内找人“借”?记者就此询问了不少给过“路费”的员工,询问为何这么爽快给,被问及的员工,表情多很纠结。“就一二十元的事,那么多同事看着,不给怕被认为小气。”一员工称,担心对方过于纠缠,给了也省心。
揭底
要完了钱去吃肯德基
“当时我说用公司的车送他回家,他竟连钱都不要跑了。”采访中,好心市民杜先生说,前几天他也在单位大院遇到这样的事,看对方年纪不大蛮可怜的,给完钱后就想好事做到底,开车送对方回家,没想到对方一听,钱都没要就跑了。
市民徐先生说,听到同事的反映后,他曾去市区南通路等路段“蹲守”,见到了一位与市民反映相像的男子,进入一公司后不久就离开了。他后来询问员工,证实该位男子并不是来办事的,而是讨要路费的,一员工掏了50元,供该男子回仪征。
随后,徐先生在跟随该男子的过程中,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他并没有去车站的意思,而是到了文昌阁附近,进入了肯德基店,与一女子一起猛吃一顿后离开。后来他继续跟随,发现对方还是没去车站回家的迹象,一点不像个缺钱的。
提醒
别轻信进单位讨钱的
采访中,不少单位和公司员工,反映的这些人的年龄,女的多很年轻,有的抱着孩子,有的穿着时髦,而男的则以中老年为主。一员工称:“公司停车场或是办公室,是他们常‘借’钱的地方,这些地方好进,说是办事的别人也不怎么怀疑。”
与以往“一元骗”不同的是,这种升级版的“一元骗”,比在大街上骗成功率要高得多。“他们就是利用了我们尴尬不愿多纠缠的心理,欺骗我们的善心。”采访中,一位于姓员工称,办公场所,领导同事都在,为个一二十元与人纠缠,怕别人说自己小气,丢面子。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