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网购“秒杀”面面观 正确看待“秒杀”现象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2010-11-17 17:21:11

秒钟,因此叫“秒杀”。说穿说透,“秒杀”是一项促销手段,众多网店都参与到“秒杀”活动中来,在提高网店点击率的同时促销其它商品。 76元的手提包,不到10元即成交

    秒钟,因此叫“秒杀”。说穿说透,“秒杀”是一项促销手段,众多网店都参与到“秒杀”活动中来,在提高网店点击率的同时促销其它商品。

    76元的手提包,不到10元即成交

    居住在南平市区八一路的朱女士是一位都市白领。也许是出生在“80后”的原因,新新人类青春朝气的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一览无遗。“偷菜”、“淘淘”、“拍砖”、“网游”等网络活动不仅一学就会,而且样样精通。如今,通过朋友介绍,朱女士又爱上了“秒杀”活动。

    昨晚9时,一家拥有三顶“皇冠”信用度的网店在淘宝网推出一期“秒杀”活动,所有的商品均低于市价许多,朱女士看中了其中一款手提包。

    “原价76元,现在包邮只要9.9元。”朱女士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熟练地用鼠标将已经填写好的购物信息提交到购物平台上。“要想‘秒’到宝物,看准时机、准时蹲点缺一不可。看,刷新页面,输入支付密码。成了!”

    距离活动开始仅一分钟三十秒,一张新的网页跳到电脑桌面上,提示该商品已被客户成功“秒杀”。一件价值76元的商品,仅以10元不到的价格就被“秒”了,着实令记者大跌眼镜。

    朱女士告诉记者,“秒杀”也不容易,为了买到心仪的商品,不得不在电脑旁苦蹲死守,有时候甚至不惜在工作过程中挤出时间,为的是省下一笔可观的购物费用。

    消遣“秒杀”,使自己看起来很“潮”

    何先生出生在60年代末,这个年龄可不年轻,但是他身上的“潮”味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何先生目前在南平市区的某私营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同事里有很多人曾是“秒杀”一族,特别是那些“80后”小年青,几乎都有“秒杀”的经历,他们为了买到便宜的商品,眼睛可以“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大半天。

    何先生说:“我在儿子的带领下开始参与“秒杀”活动。这种购物方式不仅方便,而且相对便宜。” 

    据了解,何先生只是把“秒杀”当成一种娱乐,供其闲暇时消遣。他说:“通常商家推出的‘秒杀’商品都是比较稀有的,而且价格很吸引人,所以成功‘秒’到时能令人产生一种满足感,不仅能跟网友炫耀,还能让自己看起来很‘潮’(‘潮’网络用语,即:时尚)。”

    做“秒杀”达人,用软件不如手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为了抢购心仪的商品,一些网友还借助软件之力参与“秒杀”活动。时下有一种专门用于“秒杀”的外挂软件,该软件能够在用户成功安装后,自行操作“秒杀”程序,其过程比手动操作要简单许多,但速度却快上百倍。不过,在“秒杀”活动中,使用第三方软件竞购商品是被商家明令禁止的,这不仅破坏了活动的平衡性,对普通网民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已有数百次秒杀经历的网友“水晶心”表示,手动“秒杀”比用软件更优越,但是需要一些硬件设备支持,比如,电脑配置要好,网速要快。“水晶心”表示,电脑配置好,再加上快速度的网络,和长时间的模拟训练,短短三个月他已成功“秒杀”了近百件商品,这成绩比起用外挂来说,已胜过了一大截。

    “秒杀”情报难掌握,沉迷其中害处多

    在许多人看来,“秒杀”不光有购物的乐趣性,而且还带有游戏的刺激性。

    来自南平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章最近迷上了玩“秒杀”。小章在淘宝上的网龄已有5年,她是较早参与到“秒杀“活动的“秒杀一族”。她告诉记者,起初是看上商品价格低廉,但随着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经常会“秒”到一些用不到的商品,纯粹是为“秒”而“秒”。

    成功“秒杀”,需要网购用户掌握好商品的相关信息。自从为“秒”而“秒”的恶习缠上小章之后,她在上班时间也不忘收集商品情报。有一次,她与众网友抢购一限量版T恤时,竟然忘记将重要的资料送给客户,结果挨主管狠狠批了一顿。

    推广“秒杀”,网店一夜飚红不是梦

    为了提高网站人气,开网店仅有2年历史的网友“nimads”最近加入了“秒杀”推广行列。在9月份的一次秒杀活动中,“nimads”的网店页面流量暴涨了3倍。

    “nimads”说:“此次秒杀活动的战绩虽然不如预期,但是只要舍得就肯定有收获。因为客人不仅参与了活动,还购买了店里的其它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网店获得了信用、人气,而我舍去的只是参加赔本秒杀的勇气而已!”

    市场营销研究人士指出,网上购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跟风现象特别严重,明明是一样的东西,买家偏要去像皇冠卖家那样信用度高的网店消费。对新近开网店的商家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超”,飙流量、升信用就成了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就算亏本也在所不惜。网店店主“lelelu”甚至表示:只要舍弃一点成本,就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信用和高流量,迎来之后源源不断的客源,何乐而不为?

    天上不常掉“馅饼”,网购陷阱要提防

    能在网上“秒杀”到超值的商品固然好,然而天上掉馅饼的事并不常发生。专家提醒网上购物一定要理智、谨慎,不要在“秒杀”的过程中反“被秒”。有网友揭露,一些商家对外称其商品为“秒杀”价,但其实早就将商品价格上抬,“秒杀”价甚至高于商品本身价格,网友历尽艰辛“秒”到的商品竟然“物非所值”,怎能不令人伤心。

    除了抬高原价这个障眼法之外,网购“秒杀”中还可能出现卖家故意描述不清,让竞购者进行二次消费的陷阱。南平市民小贾就有过这样的一次“被秒”经历,在一次99元秒杀钻戒的活动中成功秒到一枚钻戒,正当她高兴不已时,接到客服人员电话,催她补足尾款。原来,秒杀的钻戒只是钻石,戒托要另外购买,需另付费2000多元。

    同时,秒杀商品的质量也有待提高。目前,有不少无良商家借助“秒杀”的幌子销售残次商品,而这类商品一般不参加三包,再加上是异地购物,这使得维权变得更加艰难。

    正确看待“秒杀”现象

    “秒杀”是近年最流行的营销活动之一,它是商家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法,是快速建立品牌、快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但专家指出,秒杀只能作为增加知名度的短期网络营销手法,如果想要在客户心中树立长期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诚信”。

    对于消费者来说,“秒杀”活动最吸引人的是“价格”的诱惑,其实和打折、买赠、送优惠券一样都是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专家提醒消费者,网络购物应当货比三家,尽量不要仓促购物,多花时间了解商品的真实性,在消费时也别忘了多留个心眼,最好选择第三方交易,记得向卖家索要发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