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钟,因此叫“秒杀”。说穿说透,“秒杀”是一项促销手段,众多网店都参与到“秒杀”活动中来,在提高网店点击率的同时促销其它商品。 76元的手提包,不到10元即成交
秒钟,因此叫“秒杀”。说穿说透,“秒杀”是一项促销手段,众多网店都参与到“秒杀”活动中来,在提高网店点击率的同时促销其它商品。
76元的手提包,不到10元即成交
居住在南平市区八一路的朱女士是一位都市白领。也许是出生在“80后”的原因,新新人类青春朝气的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一览无遗。“偷菜”、“淘淘”、“拍砖”、“网游”等网络活动不仅一学就会,而且样样精通。如今,通过朋友介绍,朱女士又爱上了“秒杀”活动。
昨晚9时,一家拥有三顶“皇冠”信用度的网店在淘宝网推出一期“秒杀”活动,所有的商品均低于市价许多,朱女士看中了其中一款手提包。
“原价76元,现在包邮只要9.9元。”朱女士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熟练地用鼠标将已经填写好的购物信息提交到购物平台上。“要想‘秒’到宝物,看准时机、准时蹲点缺一不可。看,刷新页面,输入支付密码。成了!”
距离活动开始仅一分钟三十秒,一张新的网页跳到电脑桌面上,提示该商品已被客户成功“秒杀”。一件价值76元的商品,仅以10元不到的价格就被“秒”了,着实令记者大跌眼镜。
朱女士告诉记者,“秒杀”也不容易,为了买到心仪的商品,不得不在电脑旁苦蹲死守,有时候甚至不惜在工作过程中挤出时间,为的是省下一笔可观的购物费用。
消遣“秒杀”,使自己看起来很“潮”
何先生出生在60年代末,这个年龄可不年轻,但是他身上的“潮”味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何先生目前在南平市区的某私营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同事里有很多人曾是“秒杀”一族,特别是那些“80后”小年青,几乎都有“秒杀”的经历,他们为了买到便宜的商品,眼睛可以“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大半天。
何先生说:“我在儿子的带领下开始参与“秒杀”活动。这种购物方式不仅方便,而且相对便宜。”
据了解,何先生只是把“秒杀”当成一种娱乐,供其闲暇时消遣。他说:“通常商家推出的‘秒杀’商品都是比较稀有的,而且价格很吸引人,所以成功‘秒’到时能令人产生一种满足感,不仅能跟网友炫耀,还能让自己看起来很‘潮’(‘潮’网络用语,即:时尚)。”
做“秒杀”达人,用软件不如手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为了抢购心仪的商品,一些网友还借助软件之力参与“秒杀”活动。时下有一种专门用于“秒杀”的外挂软件,该软件能够在用户成功安装后,自行操作“秒杀”程序,其过程比手动操作要简单许多,但速度却快上百倍。不过,在“秒杀”活动中,使用第三方软件竞购商品是被商家明令禁止的,这不仅破坏了活动的平衡性,对普通网民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已有数百次秒杀经历的网友“水晶心”表示,手动“秒杀”比用软件更优越,但是需要一些硬件设备支持,比如,电脑配置要好,网速要快。“水晶心”表示,电脑配置好,再加上快速度的网络,和长时间的模拟训练,短短三个月他已成功“秒杀”了近百件商品,这成绩比起用外挂来说,已胜过了一大截。
“秒杀”情报难掌握,沉迷其中害处多
在许多人看来,“秒杀”不光有购物的乐趣性,而且还带有游戏的刺激性。
来自南平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章最近迷上了玩“秒杀”。小章在淘宝上的网龄已有5年,她是较早参与到“秒杀“活动的“秒杀一族”。她告诉记者,起初是看上商品价格低廉,但随着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经常会“秒”到一些用不到的商品,纯粹是为“秒”而“秒”。
成功“秒杀”,需要网购用户掌握好商品的相关信息。自从为“秒”而“秒”的恶习缠上小章之后,她在上班时间也不忘收集商品情报。有一次,她与众网友抢购一限量版T恤时,竟然忘记将重要的资料送给客户,结果挨主管狠狠批了一顿。
推广“秒杀”,网店一夜飚红不是梦
为了提高网站人气,开网店仅有2年历史的网友“nimads”最近加入了“秒杀”推广行列。在9月份的一次秒杀活动中,“nimads”的网店页面流量暴涨了3倍。
“nimads”说:“此次秒杀活动的战绩虽然不如预期,但是只要舍得就肯定有收获。因为客人不仅参与了活动,还购买了店里的其它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网店获得了信用、人气,而我舍去的只是参加赔本秒杀的勇气而已!”
市场营销研究人士指出,网上购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跟风现象特别严重,明明是一样的东西,买家偏要去像皇冠卖家那样信用度高的网店消费。对新近开网店的商家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超”,飙流量、升信用就成了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就算亏本也在所不惜。网店店主“lelelu”甚至表示:只要舍弃一点成本,就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信用和高流量,迎来之后源源不断的客源,何乐而不为?
天上不常掉“馅饼”,网购陷阱要提防
能在网上“秒杀”到超值的商品固然好,然而天上掉馅饼的事并不常发生。专家提醒网上购物一定要理智、谨慎,不要在“秒杀”的过程中反“被秒”。有网友揭露,一些商家对外称其商品为“秒杀”价,但其实早就将商品价格上抬,“秒杀”价甚至高于商品本身价格,网友历尽艰辛“秒”到的商品竟然“物非所值”,怎能不令人伤心。
除了抬高原价这个障眼法之外,网购“秒杀”中还可能出现卖家故意描述不清,让竞购者进行二次消费的陷阱。南平市民小贾就有过这样的一次“被秒”经历,在一次99元秒杀钻戒的活动中成功秒到一枚钻戒,正当她高兴不已时,接到客服人员电话,催她补足尾款。原来,秒杀的钻戒只是钻石,戒托要另外购买,需另付费2000多元。
同时,秒杀商品的质量也有待提高。目前,有不少无良商家借助“秒杀”的幌子销售残次商品,而这类商品一般不参加三包,再加上是异地购物,这使得维权变得更加艰难。
正确看待“秒杀”现象
“秒杀”是近年最流行的营销活动之一,它是商家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法,是快速建立品牌、快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种手段。但专家指出,秒杀只能作为增加知名度的短期网络营销手法,如果想要在客户心中树立长期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诚信”。
对于消费者来说,“秒杀”活动最吸引人的是“价格”的诱惑,其实和打折、买赠、送优惠券一样都是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专家提醒消费者,网络购物应当货比三家,尽量不要仓促购物,多花时间了解商品的真实性,在消费时也别忘了多留个心眼,最好选择第三方交易,记得向卖家索要发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