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不能让诚信成为一种理想

来源:中国青田网 2010-09-08 10:55:0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136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0.5%的人肯定自己没遇到过作假行为。调查还显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有意无意宽容甚至参与作假。68.7%的人“明知是盗版书却依然购买&rdqu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136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0.5%的人肯定自己没遇到过作假行为。调查还显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有意无意宽容甚至参与作假。68.7%的人“明知是盗版书却依然购买”,47.9%的人“明知是冒牌服装却依然购买”,31.6%的人承认自己曾“考试作弊”,16.6%的人承认“论文抄袭”等。(《中国青年报》9月7日)
  
  记得上海某大学曾做过一项诚信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诚信只是他们的一种“理想”,并非实际行为。窥校园可以知社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下造假泛滥,诚信缺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块肌肤。比如在公权力领域的以权谋私、虚报成绩;企业领域的造假贩假、偷税漏税;校园里的论文抄袭、考试舞弊;体育界的假打、黑哨,年龄造假;就连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媒体,也充斥着有偿新闻和虚假广告等等。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贫富差距、机会不均也日益严重,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社会现象促使很多人在成就理想上纷纷寻求捷径,而忘了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更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失信行为往往让诚信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会出现“逆淘汰”。比如,学术舞弊者能顺利晋级、被重用;而诚实者却要苦苦等待、受冷落等。而这种现象一旦得不到有效遏制,诚实人也会竞相效尤,干出不诚实的事情。
  
  2009年《小康》杂志曾经联合新浪网,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军人和学生等普通人群被选为最讲诚信的群体。而让人意外的是,原本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职业群体,如科学家、教授、明星、官员等排位却很低。这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公众人物、社会地位较高人群的期待值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人同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尚存距离。
  
  完好的东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就像房子的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无人及时修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它告诉人们,环境可以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一个诚信制度不完善、公众人物正面形象欠佳的社会语境下,这一理论颇具有现实意义。
  
  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平均的假冒伪劣商品产值1300亿左右,而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仅国家税收一项每年损失250亿元。(《新华网》8月26)如果没有一整套完善的信用体制,不能从环境上引导和规范整个社会的诚信行为,受损害的将不仅是公众利益,更会是国家利益、政府形象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