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商家又敌视其盈利的社会心理导致了商家自身的恶性竞争,再加缺乏行业自律、监管不力,商家们的造假并不奇怪,屡仆屡起也只是这一现象的继续,根源没有消除,后果就不可能消除。 “问题奶粉”再度惊现,这已是被取缔之
依赖商家又敌视其盈利的社会心理导致了商家自身的恶性竞争,再加缺乏行业自律、监管不力,商家们的造假并不奇怪,屡仆屡起也只是这一现象的继续,根源没有消除,后果就不可能消除。
“问题奶粉”再度惊现,这已是被取缔之后的第二次了,它再次将诚信与规则问题推到人们眼前。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其实只是近几百年来之事,而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市场,却是自古即有,各民族早期对商业的态度,往往持续影响后世。
鄙视商业的儒家教导人们尽可能避免成为商人,对正常的牟利行为进行恶德论断,儒家思想并没有兴趣讨论怎样做个有道德的商人,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将中国商人打入“士农工商”这一“四民社会”的底层。
农业社会的鼠目寸光对一切贸易中的商品都进行一种成本价要求,似乎将原料制作成成品是不需要智慧劳动的,将货物运到另一个地方是没有成本的,这就成为鄙视商业的基础心理。
而对各种职业进行等级制划分的社会,处于低等级的职业不可能有什么职业荣誉感。一个非理性、反伦理的现象是,促进财货流通、自得利润、自负风险的商人遭人鄙视,因贪贿民脂民膏而被王亚南斥为“贪污犯集团”的中国历代官僚群体,反倒备受各界艳羡。这种状况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正如许多人骂贪官不是出于公正而是因为嫉妒——自叹没有贪渎的机会。
如果一种职业缺乏职业尊严感,要为它建立正常的职业伦理规范,必是难度极大。当人们尚未遭到欺骗就把商人无例外地恶意推定为奸商的时候,社会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不是奸商呢?并且因此而造成恶性互动,恶性轮回——人们不信任商人,商人果然奸诈,于是“奸商”就被坐实。
正是千百年来这种歧视商人的中国传统,造成了商人们对于自己成为有尊严的好人缺乏信心,尤其在一个信仰极为稀薄的社会更是如此,以此带来“破罐子破摔”的潜意识也就成为商业领域缺乏诚信的基本内因。人类心理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恶意对待他人易遭恶意回报,正如社会学上著名的托马斯定理(预言的自我实现功能):原本经营绩优的银行因恶意的倒闭谣言而被恐慌的人们挤兑倒闭。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虽有别于前现代一般意义的市场,但诚信依然是市场的第一基础。同时,与前现代相比,现代市场经济有更为完备和公平的商业规则,不仅有国内法的商业规则,还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商业规则,而保证这些规则运行的也有三种制度设置,即独立的商业公会的监管、政府部门的监管、独立和中立的司法裁断。
当代中国的商业公会,其作为自律性监管的作用几乎相当于零;政府监管部门失职现象时有发生——原先查处的“问题奶粉”没有被销毁,这本身就是个监管笑话;司法则因其可能遭到各种势力干扰——此前“问题奶粉”的司法过程也已证明这一点。
在这一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习俗背景下,依赖商家又敌视其盈利的社会心理导致了商家自身的恶性竞争,再加缺乏行业自律、监管不力,商家们的造假并不奇怪,屡仆屡起也只是这一现象的继续,根源没有消除,后果就不可能消除。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