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信用评级中听到中国的声音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07-23 14:06:38
日前,中国民营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首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这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这份报告中超过美德日三国。当很多人还在小心分辨市场上哪些是安全食品,津
日前,中国民营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首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这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这份报告中超过美德日三国。
当很多人还在小心分辨市场上哪些是安全食品,津津乐道假学历所引发的道德与能力之争的时候,诈一看到“中国国家信用超过美国”的消息,普遍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网友用戏谑的口吻称,这是盛夏里吹来的一则冷笑话。
应该说,网友的质疑有失偏颇。所谓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指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实质就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国家信用和个人信用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前者更侧重于国际关系中的诚信与风险考量,而后者是构建一国内部秩序的关键。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还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向好,助推世界经济复苏;抑或是日常国际贸易中,相比欧美各国,中国吃亏时多,占便宜时少。从这几方面来讲,认为中国国家信用高于欧美各国也有一定道理。
众多周知,信用是现代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信用评级则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把信用评级应用于经济监管之中,造成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信用评级的严重依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为了维系美国金融霸权的工具。
在金融全球化、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化的今天,我国金融市场的评级话语权却长期掌控在别人手里。一方面,在国际现行国家信用评级体系中,我国政府及企业信用评级长期处于较低级别,导致海外融资成本大增;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用所谓的评级标准,对人民币横加干涉,阻挠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所以,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我国必须有自己的评级机构。
可能有人认为,大公国际发布这么一份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国际上不予承认,就成了废纸一张。的确,大公国际要真正转化为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权威的评估企业,获得市场的尊重,从而获得国际社会对其所出具的评级报告的认同,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既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在一些人还在纠结这份报告的准确性、权威性、认可性时,不妨客观认识构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重要性。无论国际金融格局是否能够因此改变,这至少上让国际上听到了我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了公众普遍共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