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对当前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潮流的思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0-07-23 14:06:38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以3大评级机构为主的现有国际评级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我国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评级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此,需要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的高度,顺应世界对信用评级业改革的潮流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以3大评级机构为主的现有国际评级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我国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评级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此,需要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的高度,顺应世界对信用评级业改革的潮流,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做强做大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中经评论·北京)就在前不久,我国的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的争论。而在笔者看来,抛开最富有争议的报告内容,在当今世界希望打破美国垄断、改革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的大潮流中,我国的评级机构能够率先走出这一步,其本身就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
  
  
“美国评级”垄断国际市场
  

  所谓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信用评级可以直接影响一国的资产价格与金融市场稳定,评级结果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成本,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空间,且变相掌握了企业的生杀大权。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不仅仅是金融产品、机构企业,甚至包括主权国家都被纳入评级的范围。信用评级成为控制资本市场走向的制高点,与国家金融话语权乃至金融主权息息相关。然而,所有这些,都被美国的评级机构所长期垄断。
  
  1975年,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认可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and pooks)、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fitchratings)3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并限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NRSRO的评级公司的评估,由此确立了3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此后,经过多年积累,市场公信力的树立、各国政府的认可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垄断地位,成为所谓的“金融市场的看门人”,一直占据着世界评级市场的高端话语权。而在金融全球化、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化的今天,信用评级话语权对于一个国家核心利益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就曾感慨地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则可以用债券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危机“拷问”三大评级机构公信力
  

  实际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这在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可见一斑。
  
  例如,曾经大量被标以AAA和AA级的高信用等级债券产品,在金融危机中被证明严重高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曾获得“AAA”最高评级的美国房屋贷款抵押债券,却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而在今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中,3大机构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3大评级机构频繁调降希腊等多国主权信用评级,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不仅遭到希腊、葡萄牙等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更引起全球范围的不满和质疑。
  
  从理论上讲,一个好的评级机构,其评级报告应该在经济危机的预警方面发挥作用,但是3大机构不仅没有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加深了危机,这不能不让人对其公信力产生怀疑。
  
  在笔者看来,目前以美国穆迪、标普、惠誉3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国际评级体系,在评级理念、评级标准、收费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如评级标准是按照西方理念来进行国家政治排序;评级机构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与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着本质的矛盾……
  
  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3大评级机构一直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为美国政治利益服务。举例来说,当年美国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一直加以反对,两国的裂痕加深。于是,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普降低信用评级,由此导致包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而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普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至AAA最高级。
  
  同样的,尽管美国债台高筑,近乎资不抵债,但3大评级机构给美国的主权评级依然保持AAA级别。而东亚国家纷纷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债主,却很少拥有AAA评级。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巨头经济增长强劲,但3大评级机构所给出的评级却比债务问题缠身的西班牙还要低。
  
  
国际信用评级改革呼声渐强
  

  信用风险与一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体系、国民素质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信用评级也不是一般市场竞争性行业,而是一个与国家政治经济关系最为紧密的特殊金融服务业,评级机构是本国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捍卫金融主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工具。而世界各国从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美国垄断的评级体系在其“道德风险”与“评级标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目前的信用评级标准无法揭示各国信用风险的特殊性,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对信用信息的有效需求。
  
  此次金融危机,令3大评级机构近乎信誉扫地,人们纷纷质疑“谁来为评级机构评级”。因此,在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制定更为严厉的评级监管法规,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在许多国家,信用评级都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掌握评级话语权抵制现行不公正的国际评级体系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例如,长期遭受金融欺压的欧洲直接向美国发起了挑战,要求强化对信用评级、对冲基金等美国金融机构的监管。G20伦敦金融峰会《加强金融系统》宣言中,就明确提出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将信用评级机构涵盖其中。而且,今年4月底,欧盟宣布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此外,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已经或正在制定更为严厉的评级监管法规,着手扶持保护本国评级机构发展。
  
  
中国也应参与国际评级“争权战”
  

  近年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3大评级机构在我国异常活跃,中资评级机构迅速边缘化。从国内市场看,自2006年以来,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首的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合资合作的方式,渗控中国信用评级公司,目前已控制了全国2/3的信用评级市场。这些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评级业务的发展已广泛渗透到国防、金融等众多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与战略机密的行业和企业。而我国金融市场的评级话语权掌控在别人手里,这无疑将对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例如,虽然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却因为没有国际评级话语权而缺乏保护债权国利益的能力;又如,我国经济虽然历经30年仍保持快速发展,却因为没有国际评级话语权而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无法保护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国家利益;此外,有关人士还指出,掌控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国家长期拥有最高信用等级,由此每年可以帮助其少支付数千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而我国却因为评级话语权的缺失,政府和企业海外融资成本大增……由此可见,推动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牢牢掌握话语权,已是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以3大评级机构为主的现有国际评级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我国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评级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此,需要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的高度,顺应世界对信用评级业改革的潮流,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做强做大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笔者建议,中央应将加快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划,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使我国的信用评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尽快实现统一监管,积极扶持本土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使民族信用评级机构有能力参与国际金融服务活动,争取应有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